正在加载图片...
Collations and Explanations on Some Hexagram Names of Bamboo and silk Book of changes: Seven Items 简帛《周易》卦名校释七则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湖北武汉430072,dingxin@gmail.com) 摘要:本文探讨了楚简本卦名“蛊”(帛本作“箇”)、“亡忘”(帛本作“无孟”)、“大签”(帛本“泰蓄”),帛本卦名“少 蓺”、“键”、“川”、“笄”的释读、含义及命卦之由,认为:“箇”当读作“蠱(蛊)”,“蛊”训“事、故”,或訓为“蛊惑”, 殆误:“忘”、“孟”、“亡”均当读作“妄”,“无妄”不作“无望”解:“筌”、“蓺”均读作“畜”,“蓄”为“畜”之分化字, 《大畜》、《小畜》二卦命名之义并非单一的;“键”读作“乾”,“乾”之本义为“上出”,“健”为引申义,或说“键”当如字 读,训“关键”,或说“乾”即“斡”字,均非:“川”为“坤”之借字,读作“坤”,“”即“川”之隶写,“巛”即“川” 字,或谓“巛”由“三”转橫而来,或以为即“顺”字,俱非:“笄”读作“巽”’“奡”即“巽”字,卦名“巽”借“遜”字 为义,或作如字读,或训为“笄具”者,均非。 关键词:周易:卦名:楚简本:帛本:校札 中图分类号 文就标识号:文章编号: 蛊、箇、故、蠱 楚简本卦名“蛊”(见第18号简),帛本作“箇”,帛书《衷》作“故”,今本作“蠱”,①《释文》:“音 古,事也,惑也,乱也。《左传》云:‘于文,皿虫为蛊。’又云:‘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案:濮茅左说“蛊”即“蠱”字。是字亦见于甲文,或从虫(京都454),或从蚰(佚723),战国文 字多从蟲。从虫、蚰与从蟲同意。何琳仪说是字“会聚虫于皿中生成蛊毒之意”。③《说文·蟲部》:“蠱, 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枭磔死之鬼亦为蛊。从蟲从皿。皿,物之用也。” “腹中虫”,后二字,皆读去声。所引《春秋传》文,见《左传》昭公元年。段玉裁《注》:“《序卦传》曰: 蛊者,事也。’伏曼容《注》曰:‘蛊,惑乱也。万事从惑而起,故以蛊为事。引《大传》:乃命五史,以 书五帝之蛊事。”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一“蛊”条更有辨正,谓“蛊”训“惑”,与训“事”相异,并云 “蛊”当训“故”。“故”者,“事”也。《广雅·释诂三》:“蛊,事也。”王念孙《疏证》:“蛊,《序卦传》 云:‘蛊者,事也。’蛊之言故也。《周官·小行人》云:‘周知天下之故。’蛊、故同声,故皆训为事也。” 帛书《衷》篇引本卦名即作“故”,与王氏父子所训相应。《杂卦》:“随无故也,蛊则饬也。”“故”、“饬” 对言,“无故”犹言“无事”也。5“箇”当读作“蛊”。《左传》“女惑男”,“蛊”训“惑”,乃说者应时之 作者简介:丁四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教授 生导师,研究方向:古代中国哲学、周易经学、出土简帛思想。 本卦名,秦简《归藏》作“亦、夜”传本《归藏》 。秦简、传本《归藏》卦名,分别见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 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一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33-34页:(清)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第一册,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第34-36页。 ③濮茅左:《楚竹书〈周易〉释文注释》,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第161页 3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一一战国文字声系》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480页 ③参看《说文》“蛊”字段玉裁《注》 ③韩康伯《注》:“随时之宜,不系于故也。随则有事,受之以蛊。饬,整治也。蛊所以整治其事也1 Collations and Explanations on Some Hexagram Names of Bamboo and Silk Book of Changes: Seven Items 简帛《周易》卦名校释七则 丁 四 新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 国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dingsixin@gmail.com) 摘要:本文探讨了楚简本卦名“蛊”(帛本作“箇”)、“亡忘”(帛本作“无孟”)、“大 ”(帛本“泰蓄”),帛本卦名“少 ”、“键”、“川”、“筭”的释读、含义及命卦之由,认为:“箇”当读作“蠱(蛊)”,“蛊”训“事、故”,或訓为“蛊惑”, 殆误;“忘”、“孟”、“亡”均当读作“妄”,“无妄”不作“无望”解;“ ”、“ ”均读作“畜”,“蓄”为“畜”之分化字, 《大畜》、《小畜》二卦命名之义并非单一的;“键”读作“乾”,“乾”之本义为“上出”,“健”为引申义,或说“键”当如字 读,训“关键”,或说“乾”即“斡”字,均非;“川”为“坤”之借字,读作“坤”,“ ”即“川”之隶写,“巛”即“川” 字,或谓“巛”由“☷”转横而来,或以为即“顺”字,俱非;“筭”读作“巽”,“顨”即“巽”字,卦名“巽”借“愻”字 为义,或作如字读,或训为“筭具”者,均非。 关键词:周易;卦名;楚简本;帛本;校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 文章编号: 一 蛊、箇、故、蠱 楚简本卦名“蛊”(见第 18 号简),帛本作“箇”,帛书《衷》作“故”,今本作“蠱”,①《释文》:“音 古,事也,惑也,乱也。《左传》云:‘于文,皿虫为蛊。’又云:‘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案:濮茅左说“蛊”即“蠱”字。 ②是字亦见于甲文,或从虫(京都 454),或从䖵(佚 723),战国文 字多从蟲。从虫、䖵与从蟲同意。何琳仪说是字“会聚虫于皿中生成蛊毒之意”。③《说文·蟲部》:“蠱, 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枭磔死之鬼亦为蛊。从蟲从皿。皿,物之用也。” “腹中虫”,后二字,皆读去声。④所引《春秋传》文,见《左传》昭公元年。段玉裁《注》:“《序卦传》曰: ‘蛊者,事也。’伏曼容《注》曰:‘蛊,惑乱也。万事从惑而起,故以蛊为事。引《大传》:乃命五史,以 书五帝之蛊事。’”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一“蛊”条更有辨正,谓“蛊”训“惑”,与训“事”相异,并云 “蛊”当训“故”。“故”者,“事”也。《广雅·释诂三》:“蛊,事也。”王念孙《疏证》:“蛊,《序卦传》 云:‘蛊者,事也。’蛊之言故也。《周官·小行人》云:‘周知天下之故。’蛊、故同声,故皆训为事也。” 帛书《衷》篇引本卦名即作“故”,与王氏父子所训相应。《杂卦》:“随无故也,蛊则饬也。”“故”、“饬” 对言,“无故”犹言“无事”也。⑤“箇”当读作“蛊”。《左传》“女惑男”,“蛊”训“惑”,①乃说者应时之 作者简介:丁四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代中国哲学、周易经学、出土简帛思想。 ① 本卦名,秦简《归藏》作“亦、夜”,传本《归藏》作“蜀”。秦简、传本《归藏》卦名,分别见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 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年,第 33-34 页;(清)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第一册,扬州:广陵书社,2005 年,第 34-36 页。 ② 濮茅左:《楚竹书〈周易〉释文注释》,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年, 第 161 页。 ③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第 480 页。 ④ 参看《说文》“蛊”字段玉裁《注》。 ⑤ 韩康伯《注》:“随时之宜,不系于故也。随则有事,受之以蛊。饬,整治也。蛊所以整治其事也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