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在拥有生命的同时也肩负了责任。作者深知,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 地,你既然拥有了生命,那么你必须得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这一部分,作者写生命在“春天”的责任 和希望 第三部分(第5至8段),写生命的夏季。这一部分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第5、6段)写生命的夏季里, 在挫折面前正确的选择是重新开始。在夏日干旱的土地上,作者焦灼地盼望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 朵,但是期望落空了,风,“吹到另一片土地上”。她再历尽艰辛找到了水源,但又因疏忽未带容器而无 法盛水。艰辛的汗水与遭受挫折后的痛苦在生命的夏季里格外残酷地考验着作者,从抱有幻想到艰难寻找 自己的水源,再到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原本就没有带着盛水的容器,这种生命的过失让作者“恨不得把 自己撕成碎片”,但在痛心过后清楚地知道,只有重新开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才是惟一正确的人生选择。 作者在生命夏季里的遭际似乎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 新走向生命的征程。 第二层(第7、8段),写作者的另一种人生态度,在最易遭受挫折的人生夏季里,最正确的选择是去勇敢 地经历风雨,只有如此,真正的强者才会留下,弱者才能成为强者。 第四部分(第9、10段),写生命的秋天。秋天,作者虽然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但她却“捧在手里, 紧紧地贴近心窝”。她不灰心,不丧气,因为这里有“又酸又苦的欢乐”,“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作 者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真正地“爱过, 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用作者的话 说就是,“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就不必用“别人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第五部分(第11至14段),写生命的冬季。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季节里,作者假想了多种的人生结论,最 后铿锵有力地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呢?回顾上文,我们就会得到 答案,作者真正地付出过,认真地耕耘过,无愧地经历过。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人生态度:真诚 地付出,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张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她把这一时期的 散文创作命名为“大雁系列”。这组“大雁系列”散文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出现在当时浸泡着 泪水、呻吟着苦楚的文学之中,显得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描 写的重点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从而给被僵硬的政治话语束缚太久的散文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 风,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的浪潮:二是张洁的这组散文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 难意识。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 作家。沿着第二条写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随后出现的代表作品便是《我的四季》。以《我 的四季》为代表,张洁这一时期的散文所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是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 的沉重感。它和随后出现的《过不去的夏天》一道,代表着张洁的散文创作主题已从情感和道德的范畴扩 展到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 张洁的这篇文章与她早些时候主张“爱”与“美”的散文风格略有不同,在感情的表达上更富有张力, 如“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人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 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 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等等。情感在这种富有张力的语言 下表现得非常强烈避,在拥有生命的同时也肩负了责任。作者深知,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 地,你既然拥有了生命,那么你必须得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这一部分,作者写生命在“春天”的责任 和希望。 第三部分(第 5 至 8 段),写生命的夏季。这一部分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第 5、6 段)写生命的夏季里, 在挫折面前正确的选择是重新开始。在夏日干旱的土地上,作者焦灼地盼望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 朵,但是期望落空了,风,“吹到另一片土地上”。她再历尽艰辛找到了水源,但又因疏忽未带容器而无 法盛水。艰辛的汗水与遭受挫折后的痛苦在生命的夏季里格外残酷地考验着作者,从抱有幻想到艰难寻找 自己的水源,再到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原本就没有带着盛水的容器,这种生命的过失让作者“恨不得把 自己撕成碎片”,但在痛心过后清楚地知道,只有重新开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才是惟一正确的人生选择。 作者在生命夏季里的遭际似乎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 新走向生命的征程。 第二层(第 7、8 段),写作者的另一种人生态度,在最易遭受挫折的人生夏季里,最正确的选择是去勇敢 地经历风雨,只有如此,真正的强者才会留下,弱者才能成为强者。 第四部分(第 9、10 段),写生命的秋天。秋天,作者虽然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但她却“捧在手里, 紧紧地贴近心窝”。她不灰心,不丧气,因为这里有“又酸又苦的欢乐”,“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作 者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真正地“爱过, 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用作者的话 说就是,“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就不必用“别人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第五部分(第 11 至 14 段),写生命的冬季。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季节里,作者假想了多种的人生结论,最 后铿锵有力地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呢?回顾上文,我们就会得到 答案,作者真正地付出过,认真地耕耘过,无愧地经历过。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人生态度:真诚 地付出,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张洁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她把这一时期的 散文创作命名为“大雁系列”。这组“大雁系列”散文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出现在当时浸泡着 泪水、呻吟着苦楚的文学之中,显得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描 写的重点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从而给被僵硬的政治话语束缚太久的散文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 风,有力地推动了 20 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的浪潮;二是张洁的这组散文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 难意识。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 作家。沿着第二条写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随后出现的代表作品便是《我的四季》。以《我 的四季》为代表,张洁这一时期的散文所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是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 的沉重感。它和随后出现的《过不去的夏天》一道,代表着张洁的散文创作主题已从情感和道德的范畴扩 展到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 张洁的这篇文章与她早些时候主张“爱”与“美”的散文风格略有不同,在感情的表达上更富有张力, 如“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人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 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 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等等。情感在这种富有张力的语言 下表现得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