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年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用的有机肥为鲜玉米杆,其腐殖 化系数为0.3(设每亩耕层土壤为150000Kg,鲜玉米杆含水量为70%),问: 1、维持士壤有机质含量不变,每年至少需要施用多少鲜玉米杆? 2、如一年施3000g/mu鲜玉米杆,能提高有机质多少? 第三节土壤的水分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水分概念、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达方法,土壤水分调节等内容。掌 操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土壤水的能量观点及水分运动类型。 教学内容:土壤水分是肥力因素和条件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中经常遇到的水分类型就是吸 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水,其中对作物有重要意义的是毛管水。早期膜状水是经常遇到的。吸 湿水是在分析测定某些士壤物质时,用米计算它在纯干土中的数量的:利用最大吸湿水的数 量也可以计算土壤的菱篇系数。至于重力水,它是特定条件下出现的。 教学重点:土壤水分常数:最大吸湿量,菱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 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水分常数含义和用途。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调娄系数(萎蔫系数): 6.田间持水量:7.土水势:8.毛管悬者水:9.毛管上升水:10.基质势:11渗透势: 12.压力势:13.重力势:14.水分特征曲线:15重量含水量:16.容积含水量: 17.滞后现象:18.内排水:19.土表径流:20.土内径流:21.饱和水:22.不饱和水 23.水分再分布:24.土壤蒸发:25.土壤水分蒸发:26.浊化过程 二、填空 1.土壤水是借 和 被保持在土粒的 和 中 2.土壤含水量一般是用 来表示的,它是以 为基数,而不是以 为基数的。 3.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 温度下能从土驱逐出来的水。 40m%=土病水面量/( )土重×100%。 5.国际上土壤含水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 6.土水势是指土壤水 ,它包括 四个分势。 7.土壤水含量和土水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叫 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 9.土壤最大有效水是指 至 间的土壤含水量,其土桌水的能量介于 巴之间。 10.张力计(负压计)一般用来测定土壤的 ,它测定的范用一般是巴。 1.水土势一般为 值,而土壤水吸力一般为 值,两者绝对值大 小 12.液态水的运动可分为 和 两种情况,它们的推动力分别为 77 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2.0%,年矿化率为 2.5%。假定所施用的有机肥为鲜玉米杆,其腐殖 化系数为 0.3(设每亩耕层土壤为 150000Kg,鲜玉米杆含水量为 70%),问: 1、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每年至少需要施用多少鲜玉米杆? 2、如一年施 3000kg/mu 鲜玉米杆,能提高有机质多少? 第三节 土壤的水分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水分概念、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达方法,土壤水分调节等内容。掌 握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土壤水的能量观点及水分运动类型。 教学内容:土壤水分是肥力因素和条件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中经常遇到的水分类型就是吸 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水,其中对作物有重要意义的是毛管水。旱期膜状水是经常遇到的。吸 湿水是在分析测定某些土壤物质时,用来计算它在纯干土中的数量的;利用最大吸湿水的数 量也可以计算土壤的萎蔫系数。至于重力水,它是特定条件下出现的。 教学重点:土壤水分常数:最大吸湿量,萎蔫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 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水分常数含义和用途。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6.田间持水量;7.土水势;8.毛管悬着水;9.毛管上升水;10.基质势;11.渗透势; 12.压力势;13.重力势;14.水分特征曲线;15.重量含水量;16.容积含水量; 17.滞后现象;18.内排水;19.土表径流;20.土内径流;21.饱和水;22.不饱和水; 23.水分再分布;24.土壤蒸发;25.土壤水分蒸发;26.浊化过程。 二、填空 1.土壤水是借 和 被保持在土粒的 和 中。 2.土壤含水量一般是用 来表示的,它是以 为基数,而不是以 为基数的。 3.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 温度下能从土壤驱逐出来的水。 4.Qm%=土壤水重量/( )土重×100%。 5.国际上土壤含水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 。 6.土水势是指土壤水 ,它包括 、 、 和 四个分势。 7.土壤水含量和土水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叫 。 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 。 9.土壤最大有效水是指 至 间的土壤含水量,其土壤水的能量介于 巴之间。 10.张力计(负压计)一般用来测定土壤的 ,它测定的范围一般是 巴。 11.水土势一般为 值,而土壤水吸力一般为 值,两者绝对值大 小 。 12.液态水的运动可分为 和 两种情况,它们的推动力分别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