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 3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rus and cell in Evolution 现在,比较容易接受的观点是:生物大分子一一细胞一一病毒。其依据主要有: 所有病毒均为彻底的寄生性 2.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毒可以看作是DNA与蛋白质或RM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Addition: (1)冠状病毒与SARS 2003年春在我国和世界20多个国家发生了一种传染性病毒病,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 我国所说的非典型肺炎。同年4月16日,W0正式确认SARS病毒是SARS的病因,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的病毒成员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卜肖化道、肝脏和神经系统产生疾病。冠状病毒最早于1937 年从鸡中分离,1965年 Tyrrell和 Bynoe首次用有纤毛的胚状气管在体外培养了人的冠状病毒,约有15个种,不仅感染人,也感染牛、猪、猫、 冠状病毒粒子呈球状,形似冠状而得名。其直径为60~20urn,有包膜。包膜上有2~3种糖蛋白 M蛋白( membrane protein),是糖蛋白,横穿包膜,其N端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可以产生糖基化。M蛋白的作用是出芽和病毒包膜的形成 S蛋白( spike protein),构成长的杆状包膜突起,S蛋白突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负责结合敏感细胞受体,诱导病毒包膜和细胞膜以及细胞 之间的膜融合,作为主要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介导细胞免疫反应 E蛋白属包膜蛋白,是一种小的与包膜形成相关的蛋白 核衣壳蛋白N是一种碱性磷蛋白,具有3个结构域,其中央区同基因组RNA结合,形成卷曲的核衣壳螺旋。N蛋白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与病 毒RNA复制有关,另一方面通过与M糖蛋白C端相互作用,可引起病毒出芽 匝蛋白即血凝素一酯酶( hemagglutinin- estemse,H),H蛋白构成包膜的短突起。现在认为H可能与冠状病毒早期吸附有关。 冠状病毒基因组为(+) SSRNA长约27~31kb其基因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紧接帽子结构之后是60~80个碱基的先导RNA 序列和200~500个碱基的非编码区 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目前已发现有十几个变种。这种病毒潜伏期2~7天。患者通常有高于38t的发热,并会伴有寒战,或者其他如 头痛、倦怠和肌痛。潜伏期后进入下呼吸道期,患者伴有包括发热、干咳无痰、呼吸困难,甚至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紫错。缺氧早期心动过速、 血压升高、严重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综合征,严重患者通常都需要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维持。 95%感染SARS病毒的人能够治愈。人体可以针对病毒产生抗体,表明SARS是可治的,同时也是可控和可防的。只要依靠科学、保持良好的心 态,人类一定能够最终战胜SARS 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用 SAJIS( smile and remain smile)去战胜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抗击疾病 的好方法。一一-王 类病毒在结构上比病毒还要简单,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一裸露的RNA分子。由于它们具有感染作用,类似于病毒,故称为类病毒( viroid)。 它们不能像病毒那样感染细胞,只有当植物细胞受到损伤,失去了膜屏障,它们才能在供体植株与受体植株间传染。例如,马铃薯锤管类病毒仅 由一个含359个核苷酸的单链环状RNA分子组成,链内有一些互补序列。分子长约40~50nm,不能制造衣壳蛋白。一一绍兴 3)蛋白质感染因子 Prion 1982年S.B. Prusiner以叙利亚仓鼠为实验材料,发现羊瘙痒病( scrapie)的病原体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核酸,命名为 prion,意即 PROteinaceous Infection ONly,译为蛋白质感染因子或朊病毒, Prusiner因此项发现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获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羊瘙痒病发现已有200年的历史,羊得了这种病就会浑身发痒,不断在坚硬物质上搓擦身体,最后死亡。它是一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也属于此类疾病,发现于1986 年,是由于牛被喂以由死羊骨粉制造的饲料而被感染,病牛脑内灰质及神经元都有典型的海绵状退化,出现淀粉样( amy loid)蛋白沉淀,与羊瘙 痒病相似。同类型的 prion也会使鹿、貂及猴子患病,人类也具有类似的疾病 Prion是一种结构变异的蛋白质,对高温和蛋白酶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它能转变细胞内的此类正常的蛋白PrPC( cellular prion protein) 使PrPC发生结构变异,变为具有致病作用的 PrPSc( scrapie- associated prion protein) PrPC存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其它一些细胞,属于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集中在膜上的脂筏中,对蛋白酶和髙温敏感,可能和细胞信号 转导有关 PrPSc与PrPc的一级结构相似,均由253-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33-37KD。纯化的 Prion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PrPc的高级结构 中具有43%的α螺旋,极少的β折叠(3%),而 PrPsc具有34%a螺旋,43%的β折叠。动物被感染后,发生错误折叠的 PrPSc蛋白堆积在脑组织 中,形成不溶的淀粉样蛋白沉淀,无法被蛋白酶分解,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Apoptosis) 码PrP蛋白的基因称为Prnp,该基因位于人第20号染色体的短臂,小鼠第2号染色体。敲除小鼠的Prnp基因,小鼠仍能正常发育,并对瘙痒 病完全免疫,但出生后很快会出现共济失调、小脑皮层颗粒细胞退化 前对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增殖方式有两种解释,一是重折叠模型( refolding model),认为 PrPSc分子起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e)的 作用,能与PrPc分子相结合,诱使PrPe转变成 PrPSc,从而形成了 PrPSc二聚体,于是一个 PrPSc分子就变成了2个 PrPSc分子,如此倍增不已 另一种解释是晶种模型( Seeding model),认为PrPc分子本身有向 PrPSc转变的倾向(一种平衡反应), PrPSc能像晶种一样,稳定PrPc的构 象,形成淀粉样蛋白沉淀,然后碎裂后又变成新的晶科 质感染因子的增殖既不是由于基因过分表达,也不是因翻译量增加,而是由于正常分子的构象发生转变造成的,所以亦称朊病毒。目前已知 的人类 PRION疾病主要有 1.克-雅二氏病( 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CJD): Cruetzfeldt和 Jakob1920年发现于六例患者,大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人,是自身PrP 蛋白发生变异引起的。 2.变异型克-雅氏病( VCJD):患者都处于以往CJD未曾出现的年龄段,为十几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是由于取食病牛产品而感染。患者首先出 现忧郁症的病状,继而不能行走,并呈现精神障碍等痴呆症状,最后死亡 3.GSS综合征( Gerstmann- Straussler scheinker disease)):是一种遗传的的慢性脑病,由Prnp基因缺陷引起,Pr蛋白的102位亮氨酸被 脯氨酸取代或117位的缬氨酸被丙氨酸取代 4.克鲁病(Kuru):发现于新几内亚一个叫Fore的部落,当地人称作kuru,意即颤抖。病人大多数是妇女及小孩,病症有言语含糊及无意识地 狂笑,最后不省人事并死亡。一名美国医生D.C. Gajdusek到了当地,发现那里的妇女及小孩具有吃死者尸体的习惯,结果受到感染 5.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Prnp基因变异,PrP蛋白178位的天冬酰胺被天冬氨酸取代5 2.3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rus and cell in Evolution 现在,比较容易接受的观点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其依据主要有: 1. 所有病毒均为彻底的寄生性。 2.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 DNA 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3. 病毒可以看作是 DNA 与蛋白质或 RNA 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Addition: (1)冠状病毒与 SARS: 2003 年春在我国和世界 20 多个国家发生了一种传染性病毒病,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 我国所说的非典型肺炎。同年 4 月 16 日,WHO 正式确认 SARS 病毒是 SARS 的病因,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的病毒成员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卜肖化道、肝脏和神经系统产生疾病。冠状病毒最早于 1937 年从鸡中分离,1965 年 Tyrrell 和 Bynoe 首次用有纤毛的胚状气管在体外培养了人的冠状病毒,约有 15 个种,不仅感染人,也感染牛、猪、猫、 狗等。 冠状病毒粒子呈球状,形似冠状而得名。其直径为 60~220urn,有包膜。包膜上有 2~3 种糖蛋白。 M 蛋白(membrane protein),是糖蛋白,横穿包膜,其 N 端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可以产生糖基化。M 蛋白的作用是出芽和病毒包膜的形成。 S 蛋白(spike protein),构成长的杆状包膜突起, S 蛋白突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负责结合敏感细胞受体,诱导病毒包膜和细胞膜以及细胞 之间的膜融合,作为主要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介导细胞免疫反应。 E 蛋白属包膜蛋白,是一种小的与包膜形成相关的蛋白。 核衣壳蛋白 N 是一种碱性磷蛋白,具有 3 个结构域,其中央区同基因组 RNA 结合,形成卷曲的核衣壳螺旋。N 蛋白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与病 毒 RNA 复制有关,另一方面通过与 M 糖蛋白 C 端相互作用,可引起病毒出芽。 HE 蛋白即血凝素一酯酶(hemagglutinin-estemse,H),HE 蛋白构成包膜的短突起。现在认为 HE 可能与冠状病毒早期吸附有关。 冠状病毒基因组为(+)SSRNA 长约 27~31kb 其基因组 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 poly(A)尾,紧接帽子结构之后是 60~80 个碱基的先导 RNA 序列和 200~500 个碱基的非编码区。 SARS 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目前已发现有十几个变种。这种病毒潜伏期 2~7 天。患者通常有高于 38t 的发热,并会伴有寒战,或者其他如 头痛、倦怠和肌痛。潜伏期后进入下呼吸道期,患者伴有包括发热、干咳无痰、呼吸困难,甚至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紫错。缺氧早期心动过速、 血压升高、严重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综合征,严重患者通常都需要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维持。 95%感染 SARS 病毒的人能够治愈。人体可以针对病毒产生抗体,表明 SARS 是可治的,同时也是可控和可防的。只要依靠科学、保持良好的心 态,人类一定能够最终战胜 SARS 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用 SAJIS(smile and remain smile)去战胜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抗击疾病 的好方法。―――王 (2) viroid 类病毒在结构上比病毒还要简单,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一裸露的 RNA 分子。由于它们具有感染作用,类似于病毒,故称为类病毒(viroid)。 它们不能像病毒那样感染细胞,只有当植物细胞受到损伤,失去了膜屏障,它们才能在供体植株与受体植株间传染。例如,马铃薯锤管类病毒仅 由一个含 359 个核苷酸的单链环状 RNA 分子组成,链内有一些互补序列。分子长约 40~50nm,不能制造衣壳蛋白。--绍兴 (3)蛋白质感染因子 Prion 1982 年 S.B.Prusiner 以叙利亚仓鼠为实验材料,发现羊瘙痒病(scrapie)的病原体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核酸,命名为 prion,意即 PROteinnaceous Infection ONly,译为蛋白质感染因子或朊病毒,Prusiner 因此项发现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获 1997 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羊瘙痒病发现已有 200 年的历史,羊得了这种病就会浑身发痒,不断在坚硬物质上搓擦身体,最后死亡。它是一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也属于此类疾病,发现于 1986 年,是由于牛被喂以由死羊骨粉制造的饲料而被感染,病牛脑内灰质及神经元都有典型的海绵状退化,出现淀粉样(amyloid)蛋白沉淀,与羊瘙 痒病相似。同类型的 prion 也会使鹿、貂及猴子患病,人类也具有类似的疾病。 Prion 是一种结构变异的蛋白质,对高温和蛋白酶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它能转变细胞内的此类正常的蛋白 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 使 PrPC 发生结构变异,变为具有致病作用的 PrPSc(scrapie-associated prion protein)。 PrPC 存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其它一些细胞,属于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集中在膜上的脂筏中,对蛋白酶和高温敏感,可能和细胞信号 转导有关。 PrPSc 与 PrPc 的一级结构相似,均由 253-4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 33-37KD。纯化的 Prion 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 PrPc 的高级结构 中具有 43%的α螺旋,极少的β折叠(3%),而 PrPsc 具有 34%α螺旋,43%的β折叠。动物被感染后,发生错误折叠的 PrPSc 蛋白堆积在脑组织 中,形成不溶的淀粉样蛋白沉淀,无法被蛋白酶分解,引起神经细胞凋亡(Apoptosis)。 编码 PrP 蛋白的基因称为 Prnp,该基因位于人第 20 号染色体的短臂,小鼠第 2 号染色体。敲除小鼠的 Prnp 基因,小鼠仍能正常发育,并对瘙痒 病完全免疫,但出生后很快会出现共济失调、小脑皮层颗粒细胞退化。 目前对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增殖方式有两种解释,一是重折叠模型(refolding model),认为 PrPSc 分子起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的 作用,能与 PrPc 分子相结合,诱使 PrPc 转变成 PrPSc,从而形成了 PrPSc 二聚体,于是一个 PrPSc 分子就变成了 2 个 PrPSc 分子,如此倍增不已。 另一种解释是晶种模型(Seeding model),认为 PrPc 分子本身有向 PrPSc 转变的倾向(一种平衡反应),PrPSc 能像晶种一样,稳定 PrPc 的构 象,形成淀粉样蛋白沉淀,然后碎裂后又变成新的晶种。 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增殖既不是由于基因过分表达,也不是因翻译量增加,而是由于正常分子的构象发生转变造成的,所以亦称朊病毒。目前已知 的人类 PRION 疾病主要有: 1. 克-雅二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Cruetzfeldt 和 Jakob 1920 年发现于六例患者,大多发生于 60 岁以上的人,是自身 PrP 蛋白发生变异引起的。 2. 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患者都处于以往 CJD 未曾出现的年龄段,为十几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是由于取食病牛产品而感染。患者首先出 现忧郁症的病状,继而不能行走,并呈现精神障碍等痴呆症状,最后死亡。 3.GSS 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 Scheinker disease)):是一种遗传的的慢性脑病,由 Prnp 基因缺陷引起,PrP 蛋白的 102 位亮氨酸被 脯氨酸取代或 117 位的缬氨酸被丙氨酸取代。 4. 克鲁病(Kuru):发现于新几内亚一个叫 Fore 的部落,当地人称作 kuru,意即颤抖。病人大多数是妇女及小孩,病症有言语含糊及无意识地 狂笑,最后不省人事并死亡。一名美国医生 D. C. Gajdusek 到了当地,发现那里的妇女及小孩具有吃死者尸体的习惯,结果受到感染。 5.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Prnp 基因变异,PrP 蛋白 178 位的天冬酰胺被天冬氨酸取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