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了解直接数字合成(DDS)基本原理,DDS的性能,任意函数发生器(AFG)或任意波 形发生器(AWG)简介。 第9章.信号分析和频域测量 (1)了解信号分析和信号频谱的概念,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频谱。 信号谱分析的内容,频谱分析仪的分类。 (2)掌握付里叶分析仪(FFT分析议)的原理,性能指标。 (3)掌握扫频外差式频谱仪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 (4)了解谐波失真度的定义,谐波失真度测量方法,失真度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和组成 原理 第10章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测量和网络分析 (1)理解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测量,扫频信号源: (2)了解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反射参数、传输参数测试。 (二)学时分配 课堂授课60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分配如下: 章目内容 学时数 教学方法 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 1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3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4章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5章电压测量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6章阻抗测量 2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7章信号波形测量 1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8章信号的产生 8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9章信号分析和频域测量 8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10章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测量和网络分析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要求 实践性教学环节共1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1)选频电路及频率参数测试实验(3学时) 内容:使用直流电源、频谱分析仪、信号源分别用点频法、扫频法完成实验电路板并联 谐振回路谐振曲线的测试并计算Q值。 要求:掌握频谱分析仪的基本测量过程,包括频率设置、标记频点等仪器功能:学习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调节设置:理解并联谐振的特点及改变频率特性的 方法:理解R、L、C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及分析方法,加强对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压、电 流相量分析的理解:掌握频率特性测试的测试内容:掌握频率特性测试的测试方法:了解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基本电参量测量实验(3学时)(5)了解直接数字合成(DDS)基本原理,DDS 的性能,任意函数发生器(AFG)或任意波 形发生器(AWG)简介。 第 9 章.信号分析和频域测量 (1)了解信号分析和信号频谱的概念,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频谱。 信号谱分析的内容,频谱分析仪的分类。 (2)掌握付里叶分析仪(FFT 分析议)的原理,性能指标。 (3)掌握扫频外差式频谱仪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 (4)了解谐波失真度的定义,谐波失真度测量方法,失真度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和组成 原理 第 10 章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测量和网络分析 (1) 理解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测量,扫频信号源。 (2) 了解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反射参数、传输参数测试。 (二)学时分配 课堂授课 60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分配如下: 章目 内 容 学时数 教学方法 第 1 章 测量的基本原理 1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2 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3 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4 章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5 章 电压测量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6 章 阻抗测量 2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7 章 信号波形测量 16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8 章 信号的产生 8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9 章 信号分析和频域测量 8 课堂授课(多媒体) 第 10 章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测量和网络分析 6 课堂授课(多媒体)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要求 实践性教学环节共 12 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1)选频电路及频率参数测试实验(3 学时) 内容:使用直流电源、频谱分析仪、信号源分别用点频法、扫频法完成实验电路板并联 谐振回路谐振曲线的测试并计算 Q 值。 要求:掌握频谱分析仪的基本测量过程,包括频率设置、标记频点等仪器功能; 学习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调节设置;理解并联谐振的特点及改变频率特性的 方法;理解 R、L、C 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及分析方法,加强对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压、电 流相量分析的理解;掌握频率特性测试的测试内容;掌握频率特性测试的测试方法; 了解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基本电参量测量实验(3 学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