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70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3期 衰减,增加传感器获取的微震波信号质量,并综合考虑 测区分为三部分:第一区域为上部控制区,位于515水 矾山磷矿井下开采现状:425水平为正开采水平,470 平第4、6和8穿脉内,共三个传感器,固定式安装;第 水平与515水平为已开采水平,本项目采用固定式低 二区域为矿柱区,位于470水平第4、6、8、10、12和14 频、中频和高频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各种岩石破裂信号. 穿脉内,共六个传感器,固定式安装:第三区域为下部 在矾山磷矿布置微震监测系统主要目的是监测西 控制区,位于425水平第2、6和8穿脉内,共三个传感 区第212勘探线425水平以上区域顶板和矿柱的稳 器,固定式安装 定性.监测范围为:走向长度700m,深度400m,倾向 经测量及标定炮检验,最终获得各传感器坐标 长度800m.为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将矾山磷矿井下 (x,i=1,2,3)见表1. 表1传感器坐标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detector coordinates 通道序号,n X(i=1) Y(i=2) Z(i=3) 所属测区和穿脉 67354.79 52037.40 538.72 515测区,4穿脉 2 67315.86 52011.14 533.13 515测区,6穿脉 3 67276.13 51998.22 548.00 515测区,8*穿脉 4 67342.23 52070.47 498.80 470测区,4穿脉 5 67296.19 52044.93 497.56 470测区,6穿脉 6 67213.53 52037.89 484.84 470测区,8°穿脉 67147.72 52030.86 498.98 470测区,10*穿脉 8 67095.10 52007.59 480.97 470测区,12穿脉 9 67052.20 52003.89 498.54 470测区,14#穿脉 10 67326.33 52170.57 429.32 425测区,2穿脉 11 67236.59 52121.75 430.10 425测区,6穿脉 12 67178.87 52112.05 430.52 425测区,8°穿脉 3 监测到600个以上有效微震事件.本文选取具有代表 微震震源矩张量反演过程 性的八个微震事件点(震级大于0.5级),对突水灾害 3.1资料整理及计算结果 孕育过程进行矩张量的反演研究.各微震事件点坐标 2010年7月初系统安装完毕并正常运行以来,共 (x0,i=1,2,3)见表2. 表2异常微震事件统计表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unusual microseismic events 微震事件,n X(i=1) Y(i=2) Z(i=3) 震级 位置 备注 1 67300.68 52213.34 598.41 0.61 顶板 异常 2 67290.31 52187.75 573.74 0.73 项板 异常 67304.68 52174.58 548.01 0.52 顶板 异常 4 67315.11 52143.08 507.87 0.83 项板 异常 5 67345.49 52146.75 498.18 0.53 项板 异常 6 67307.44 52123.95 500.05 0.60 顶板 异常 > 67329.80 52158.29 520.70 0.76 顶板 异常 8 67304.88 52141.62 518.84 0.63 顶板 异常 通过对各传感器接收到微震事件的三分量波形数 解(Ms)为: 据进行研究,采用P波最大位移法对微震数据进行矩 0.3297 -2.8246 0.6890 张量反演,计算其震源参数.各微震事件最大位移值 Ms=1.0×104 -2.8246 0.1105 -2.2277 (ui=1,2,3)见表3. 0.6890 -2.2277 -5.6410 将各传感器坐标(x,i=1,2,3)、各微震事件点坐 A -1.8486 -3.9630 0.0379 标(x0,i=1,2,3)及各微震事件的最大位移值(u, M2=1.0×104 -3.9630 -0.6587 -1.0532 i=1,2,3)代入式(1),计算得到各微震事件的矩张量 0.0379 -1.0532 -8.4077J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3 期 衰减,增加传感器获取的微震波信号质量,并综合考虑 矾山磷矿井下开采现状: 425 水平为正开采水平,470 水平与 515 水平为已开采水平,本项目采用固定式低 频、中频和高频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各种岩石破裂信号. 在矾山磷矿布置微震监测系统主要目的是监测西 区第 2-12 勘探线 425 水平以上区域顶板和矿柱的稳 定性. 监测范围为: 走向长度 700 m,深度 400 m,倾向 长度 800 m. 为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将矾山磷矿井下 测区分为三部分: 第一区域为上部控制区,位于 515 水 平第 4、6 和 8 穿脉内,共三个传感器,固定式安装; 第 二区域为矿柱区,位于 470 水平第 4、6、8、10、12 和 14 穿脉内,共六个传感器,固定式安装; 第三区域为下部 控制区,位于 425 水平第 2、6 和 8 穿脉内,共三个传感 器,固定式安装. 经测量及标定炮检 验,最终获得各传感器坐标 ( xn i ,i = 1,2,3) 见表 1. 表 1 传感器坐标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detector coordinates 通道序号,n X( i = 1) Y( i = 2) Z( i = 3) 所属测区和穿脉 1 67354. 79 52037. 40 538. 72 515 测区,4# 穿脉 2 67315. 86 52011. 14 533. 13 515 测区,6# 穿脉 3 67276. 13 51998. 22 548. 00 515 测区,8# 穿脉 4 67342. 23 52070. 47 498. 80 470 测区,4# 穿脉 5 67296. 19 52044. 93 497. 56 470 测区,6# 穿脉 6 67213. 53 52037. 89 484. 84 470 测区,8# 穿脉 7 67147. 72 52030. 86 498. 98 470 测区,10# 穿脉 8 67095. 10 52007. 59 480. 97 470 测区,12# 穿脉 9 67052. 20 52003. 89 498. 54 470 测区,14# 穿脉 10 67326. 33 52170. 57 429. 32 425 测区,2# 穿脉 11 67236. 59 52121. 75 430. 10 425 测区,6# 穿脉 12 67178. 87 52112. 05 430. 52 425 测区,8# 穿脉 3 微震震源矩张量反演过程 3. 1 资料整理及计算结果 2010 年 7 月初系统安装完毕并正常运行以来,共 监测到 600 个以上有效微震事件.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八个微震事件点( 震级大于 0. 5 级) ,对突水灾害 孕育过程进行矩张量的反演研究. 各微震事件点坐标 ( xn 0i,i = 1,2,3) 见表 2. 表 2 异常微震事件统计表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unusual microseismic events 微震事件,n X ( i = 1) Y ( i = 2) Z ( i = 3) 震级 位置 备注 1 67300. 68 52213. 34 598. 41 0. 61 顶板 异常 2 67290. 31 52187. 75 573. 74 0. 73 顶板 异常 3 67304. 68 52174. 58 548. 01 0. 52 顶板 异常 4 67315. 11 52143. 08 507. 87 0. 83 顶板 异常 5 67345. 49 52146. 75 498. 18 0. 53 顶板 异常 6 67307. 44 52123. 95 500. 05 0. 60 顶板 异常 7 67329. 80 52158. 29 520. 70 0. 76 顶板 异常 8 67304. 88 52141. 62 518. 84 0. 63 顶板 异常 通过对各传感器接收到微震事件的三分量波形数 据进行研究,采用 P 波最大位移法对微震数据进行矩 张量反演,计算其震源参数. 各微震事件最大位移值 ( un P,i,i = 1,2,3) 见表 3. 将各传感器坐标( xn i ,i = 1,2,3) 、各微震事件点坐 标( xn 0i,i = 1,2,3) 及各微震事件的最大位移值( un P,i, i = 1,2,3) 代入式( 1) ,计算得到各微震事件的矩张量 解( MS ) 为: MS1 = 1. 0 × 1014 × 0. 3297 - 2. 8246 0. 6890 - 2. 8246 0. 1105 - 2. 2277        0. 6890 - 2. 2277 - 5. 6410 , MS2 = 1. 0 × 1014 × - 1. 8486 - 3. 9630 0. 0379 - 3. 9630 - 0. 6587 - 1. 0532        0. 0379 - 1. 0532 - 8. 4077 , · 072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