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 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 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 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 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 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 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己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 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 应,以持续増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 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 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 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 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 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 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 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 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 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 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6页第 6 页 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 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 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 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 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 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 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 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 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 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 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 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 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 3.17 吨,名列世 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 5.4 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 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 8 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 5 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 3.7 倍和 3.2 倍。美、 德、日人均铝消费在 17~20 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 4~5 倍,是中国人均消 费量的 6 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 世纪美国共消费了 350 亿吨石油、73 亿吨 钢、1.4 亿吨铜和 2 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 80%以上。 [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 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 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