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通常用林地上一定树种的生长指标来衡量和评价森林的立地质量。由于不同树种的生物学 特性并非一致,各立地因子对不同树种生长指标的贡献或限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立地质量也往 往因树种而异。同一立地类型,有的适宜多个树种生长,有的则仅适宜于单个树种生长,通过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便可确定某一立地类型上生长不同树种时各自的适宜程度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历史悠久、方法甚多 它始于18世纪初的德国 19世纪初以来 ,各因 林学家、生态学家对立地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由于各国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条 件、经营目标和研究者经历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类别。直接评定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言 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生长截距法等。间 接评价方法是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 或相关植被类型的 长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 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地文学立地分类法、群体生态坐标法、 土壤 一立地评价法 土壤调查法等。当前,国内采用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为地位指数的间接评价方法。下面仅 对此方法讲行介绍。 地位指数的间接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也称多元地位指数法。这种方法能解决 有林地和无林地统一评价以及多树种代换评价的问题,因而被认为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本方 法, 一般用多元统计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即多元地位指数方程。采用数量化理论I或多元回归 分析的方法,肆立起树种的立地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成几株最高耘 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与各项立地因子如气候、士壤、植被以及立地本身的特性,根据各立 地因子与立地 指数间 偏相 业系数的 小(显著性),筛选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 明不同主导因子分级组合下的立地指数的大小,并建立多元立地质量评价表,以评价立地的质 量。不同的立地因子组合将得到不同的立地指数,立地指数大者立地质量高(具体计算方法不 详细讲,自已看课本P21) 第五节森林立地分类 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 立地分类大体上可概括为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三个方面 1.植被因子途径 植被和环境是统一的,许多学者都认为植被本身就是立地条件的最佳反映者和最好指示 者,因而主张把植被作为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植被因子进行立地分 类和评价,可以通过林木生长效果(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植被的各种性质特 征区别立地类型、鉴定立地质量 (1)林木生长效果的应用 林木生长效果应用于立地分类和评价,主要采用的指标有地位级、地位指数、生长截距等。 地位级是指林地生产力的一种相对量度。常以林分平均树高和年龄的关系制定,地位级能反映 出林地生产力的相对等级,从而为立地类型的划分提供尺度。地位指数,认为树种在某一基准 年龄的优势木的高度与立地生产力的关系比其他任何一种量度更为密切,并且受林分密度和树 种组成的影响最小,地位指数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生长截距法是利用所选定 的早期树高生长估计立地质量,从而消除基准年龄的限制,多数研究认为胸高以上3~5节(一 般为5节)的节间长度较适于作为轮生节清楚的针叶林立地质量的量度,尽管这种方法有它的 简便特点,但它不能代替地位指数,它只能在未编地位指数表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临时替代办 来应用 (2)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的应用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植被的组成、结构和生长情况与立 地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一些生态幅度较窄的植物种类,可用于评价生产潜力。因此, 7 通常用林地上一定树种的生长指标来衡量和评价森林的立地质量。由于不同树种的生物学 特性并非一致,各立地因子对不同树种生长指标的贡献或限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立地质量也往 往因树种而异。同一立地类型,有的适宜多个树种生长,有的则仅适宜于单个树种生长,通过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便可确定某一立地类型上生长不同树种时各自的适宜程度。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历史悠久、方法甚多。它始于 18 世纪初的德国,19 世纪初以来,各国 林学家、生态学家对立地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由于各国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条 件、经营目标和研究者经历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类别。直接评定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 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生长截距法等。间 接评价方法是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 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地文学立地分类法、群体生态坐标法、土壤一立地评价法、 土壤调查法等。当前,国内采用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为地位指数的间接评价方法。下面仅 对此方法进行介绍。 地位指数的间接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也称多元地位指数法。这种方法能解决 有林地和无林地统一评价以及多树种代换评价的问题,因而被认为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本方 法,一般用多元统计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即多元地位指数方程。采用数量化理论 I 或多元回归 分析的方法,建立起树种的立地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 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与各项立地因子如气候、土壤、植被以及立地本身的特性,根据各立 地因子与立地指数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大小(显著性),筛选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说 明不同主导因子分级组合下的立地指数的大小,并建立多元立地质量评价表,以评价立地的质 量。不同的立地因子组合将得到不同的立地指数,立地指数大者立地质量高(具体计算方法不 详细讲,自己看课本 P21)。 第五节 森林立地分类 一、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 立地分类大体上可概括为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三个方面。 1.植被因子途径 植被和环境是统一的,许多学者都认为植被本身就是立地条件的最佳反映者和最好指示 者,因而主张把植被作为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植被因子进行立地分 类和评价,可以通过林木生长效果(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植被的各种性质特 征区别立地类型、鉴定立地质量。 (1)林木生长效果的应用 林木生长效果应用于立地分类和评价,主要采用的指标有地位级、地位指数、生长截距等。 地位级是指林地生产力的一种相对量度。常以林分平均树高和年龄的关系制定,地位级能反映 出林地生产力的相对等级,从而为立地类型的划分提供尺度。地位指数,认为树种在某一基准 年龄的优势木的高度与立地生产力的关系比其他任何一种量度更为密切,并且受林分密度和树 种组成的影响最小,地位指数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生长截距法是利用所选定 的早期树高生长估计立地质量,从而消除基准年龄的限制,多数研究认为胸高以上 3~5 节(一 般为 5 节)的节间长度较适于作为轮生节清楚的针叶林立地质量的量度,尽管这种方法有它的 简便特点,但它不能代替地位指数,它只能在未编地位指数表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临时替代办法 来应用。 (2)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的应用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植被的组成、结构和生长情况与立 地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一些生态幅度较窄的植物种类,可用于评价生产潜力。因此,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