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文博等:不同钙合金对钢液脱砷作用的实验研究 ·485 不同加入量脱砷Ca系合金、反应时间、改进渣与原渣 1.2实验方案 和不同初始砷含量对钢液脱砷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实验 实验前,对所用含碑钢样切割成合适大小,表面用 研究和分析.钢液初始砷含量较高时,对加入到钢液 砂纸打磨光滑,去除表面铁锈,防止钢样融化后钢液增 中Ca系合金用于脱砷和脱硫的利用率进行探讨,为 氧.所用Al粉、CaC,、Si-Ca-Ba合金、Ca-Al线和纯Ca Ca系合金应用于钢液脱砷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线事先存储于密闭不通风处,防止因吸水而引起潮解 1实验 和氧化. 在对Ca0-SiO2-Al,0,-Mg0四元精炼渣物化性能 1.1实验设备及原材料 研究的基础上,配制钢样原精炼渣成分以及改进渣,其 本实验在MoSi,管式电阻炉内进行,其结构如图1 成分如表2和表3所示.实验所用渣料质量为钢样的 所示.实验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如下: 15%.所用原料Ca0、AL203、Si02和Mg0均为化学纯 (1)含砷钢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 试剂配制而成,并分别储存于已经装好的试剂瓶内,于 0.45%,w[Si]=0.37%,wMn]=1.0%,w[S]= 干燥阴凉处密封保存.实验前,将Ca0、AL203、Si02和 0.0040%~0.0074%,1w[0]=0.0019%,0[P]≤ Mg0按照表2及表3所示比例均匀混合,放置在高纯 0.035%,10[As]=0.084%~0.097%(高砷)、w[As]= 石墨坩埚内(内径Φ55mm,外径Φ75mm,外高120mm, 0.041%~0.047%(中砷),0[As]=0.015%~ 内高110mm),在马弗炉内先升温至1000℃,在1000 0.020%(低砷); ℃保温0.5h,随后继续升温至1600℃,并在1600℃保 密封法兰 温0.5h使其融化均匀,然后随炉冷却.将冷却后的预 防护致 熔渣破碎、研磨、筛分和干燥.采用精炼渣配加不同C 加热棒 系合金的实验方案如表4所示.其中Ca-Al线和纯Ca 耐火材料 线在实验前切割成合适尺寸,称量,最后用锡纸包裹, 炉脖、 防止切割后空气对Ca一Al线和纯Ca线造成氧化而使 刚玉炉管 有效Ca含量降低. 立柱 表2精炼渣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efining slag Ca0 Si02 A203 Mgo 50 15 20 10 表3改进后精炼渣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Q> Table 3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mproved refining slag% 650 Ca0 SiOz A203 Mgo 图1MaSi,管式电阻炉示意图(单位:mm) 51.3 9.5 34.2 5 Fig.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resistance stove with MoSi, (unit:mm) 1.3实验方法 (2)脱氧用化学纯AI粉: (1)称量所取钢样,将其放入电熔镁砂氧化镁坩 (3)化学纯CaC2试剂: 埚中(内径Φ50mm,外径Φ70mm,外高140mm,内高 (4)Si-Ca-Ba合金,主要用于钢液精炼过程与砷 125mm),外套石墨坩埚,放入MoSi,高温电阻炉内,通 进行反应,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电升温. (5)脱砷用Ca一A1线,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 (2)待温度升至500℃左右开始通入高纯氩气保 w[Ca]=55%,w[Al]=35%,余量为Fe: 护(纯度≥99.999%),流量为120L·h.温度升至 1600℃时,保持恒温状态0.5h. (6)脱砷用纯Ca线,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 w[Ca]=97%,余量为Fe; (3)恒温0.5h后,对钢液取初始钢样S, (7)化学纯试剂Ca0、Si02、Al,03和Mg0. (4)用铁钳将事先混合均匀的预熔精炼渣加入到 钢液中,加入完毕后,恒温20min.待精炼渣融清,用硬 表1SiCa-Ba合金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铁丝将事先用薄铁皮包好的!粉加入到钢液中,用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i-Ca-Ba alloy Al,0,棒搅拌钢液.搅拌时间为2min,钢液静置10min. Ca Si Ba 0 Fe (5)用硬铁丝将事先用锡纸包裹好的脱砷合金加 16.21 51.6 14.21 1.4 余量 入钢液中,并开始计时,加入后不停地用A山203棒搅拌李文博等: 不同钙合金对钢液脱砷作用的实验研究 不同加入量脱砷 Ca 系合金、反应时间、改进渣与原渣 和不同初始砷含量对钢液脱砷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实验 研究和分析. 钢液初始砷含量较高时,对加入到钢液 中 Ca 系合金用于脱砷和脱硫的利用率进行探讨,为 Ca 系合金应用于钢液脱砷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1 实验 1. 1 实验设备及原材料 本实验在 MoSi2管式电阻炉内进行,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实验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如下: ( 1) 含砷钢样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为 w[C]= 0. 45% ,w[Si] = 0. 37% ,w[Mn] = 1. 0% ,w[S] = 0. 0040% ~ 0. 0074% ,w[O] = 0. 0019% ,w[P]≤ 0. 035% ,w[As]= 0. 084% ~ 0. 097% ( 高砷) 、w[As]= 0. 041% ~ 0. 047% ( 中 砷 ) ,w [As] = 0. 015% ~ 0. 020% ( 低砷) ; 图 1 MoSi2管式电阻炉示意图( 单位: mm) Fig.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resistance stove with MoSi2 ( unit: mm) ( 2) 脱氧用化学纯 Al 粉; ( 3) 化学纯 CaC2试剂; ( 4) Si--Ca--Ba 合金,主要用于钢液精炼过程与砷 进行反应,其化学成分如表 1 所示; ( 5) 脱砷用 Ca--Al 线,其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为 w[Ca]= 55% ,w[Al]= 35% ,余量为 Fe; ( 6) 脱砷用纯 Ca 线,其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为 w[Ca]= 97% ,余量为 Fe; ( 7) 化学纯试剂 CaO、SiO2、Al2O3和 MgO. 表 1 Si--Ca--Ba 合金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i--Ca--Ba alloy % Ca Si Ba O Fe 16. 21 51. 6 14. 21 1. 4 余量 1. 2 实验方案 实验前,对所用含砷钢样切割成合适大小,表面用 砂纸打磨光滑,去除表面铁锈,防止钢样融化后钢液增 氧. 所用 Al 粉、CaC2、Si--Ca--Ba 合金、Ca--Al 线和纯 Ca 线事先存储于密闭不通风处,防止因吸水而引起潮解 和氧化. 在对 CaO--SiO2--Al2O3--MgO 四元精炼渣物化性能 研究的基础上,配制钢样原精炼渣成分以及改进渣,其 成分如表 2 和表 3 所示. 实验所用渣料质量为钢样的 15% . 所用原料 CaO、Al2 O3、SiO2 和 MgO 均为化学纯 试剂配制而成,并分别储存于已经装好的试剂瓶内,于 干燥阴凉处密封保存. 实验前,将 CaO、Al2 O3、SiO2 和 MgO 按照表 2 及表 3 所示比例均匀混合,放置在高纯 石墨坩埚内( 内径 55 mm,外径 75 mm,外高 120 mm, 内高 110 mm) ,在马弗炉内先升温至 1000 ℃,在 1000 ℃ 保温 0. 5 h,随后继续升温至 1600 ℃,并在 1600 ℃保 温 0. 5 h 使其融化均匀,然后随炉冷却. 将冷却后的预 熔渣破碎、研磨、筛分和干燥. 采用精炼渣配加不同 Ca 系合金的实验方案如表 4 所示. 其中 Ca--Al 线和纯 Ca 线在实验前切割成合适尺寸,称量,最后用锡纸包裹, 防止切割后空气对 Ca--Al 线和纯 Ca 线造成氧化而使 有效 Ca 含量降低. 表 2 精炼渣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efining slag % CaO SiO2 Al2O3 MgO 50 15 20 10 表 3 改进后精炼渣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Table 3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mproved refining slag % CaO SiO2 Al2O3 MgO 51. 3 9. 5 34. 2 5 1. 3 实验方法 ( 1) 称量所取钢样,将其放入电熔镁砂氧化镁坩 埚中( 内径 50 mm,外径 70 mm,外高 140 mm,内高 125 mm) ,外套石墨坩埚,放入 MoSi2高温电阻炉内,通 电升温. ( 2) 待温度升至 500 ℃左右开始通入高纯氩气保 护( 纯度≥99. 999% ) ,流量为 120 L·h - 1 . 温度升至 1600 ℃时,保持恒温状态 0. 5 h. ( 3) 恒温 0. 5 h 后,对钢液取初始钢样 S1 . ( 4) 用铁钳将事先混合均匀的预熔精炼渣加入到 钢液中,加入完毕后,恒温20 min. 待精炼渣融清,用硬 铁丝将事先用薄铁皮包好的 Al 粉加入到钢液中,用 Al2O3棒搅拌钢液. 搅拌时间为 2 min,钢液静置10 min. ( 5) 用硬铁丝将事先用锡纸包裹好的脱砷合金加 入钢液中,并开始计时,加入后不停地用 Al2O3棒搅拌 · 584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