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叶奕绳生性迟钝,记忆力极差,读起书来往往如过眼烟云,前读后忘。不过,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资较差而沉沦,而是奋发苦读,并想出了个“笨鸟先飞 的土办法: 每读一本书,凡是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是格言、警句,就用纸把它抄录 下来,认真诵读十余遍,然后一张一张地贴在墙上,每日多则抄上十余段,少则 六、七段。每当做事累了,需要休息片刻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边走 边读墙上的那些纸片,每天要读三、五次,直至读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遗为止 等到四壁都贴满了,就将过去所贴的取下,收藏起来,再把当日新抄的贴上去, 填补空白。就这样,随取随补,从不间断,一年下来,起码可以积累三千多段精 彩的文字。数年之后,肚子里的“墨水”就很可观了。 由于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文章来便“下笔如有神”。后来,叶奕绳竟成了 名学识渊博,文采横溢、擅长戏曲的著名文学家。他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 深有感触地说:“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意思是读起书来,与其浮光掠影, 无所获,还不如像我这样每天记一点,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多,但是日积月累, 到时候实际收获却不少哩! 张尔歧对叶奕绳的“约取实得”读书法推崇备至,并且联系自己的经历现身 说法。他说:我年轻时虽然听说过叶奕绳的这种读书方法,却没有照着做,待到 年迈力衰,再回忆过去所读的东西,已一个字都记不起来了,以致下笔做文时感 到很窘迫,真是后悔莫及。他还说:我之所以将叶奕绳的“约取实得”法记入《蒿 庵闲话》,目的就是为了使“此法不没人间”,使它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世那些 “少年有志者”得以借鉴 16、梁启超:注意法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 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他说:“昔人常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 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 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 的方法,最好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 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 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 出来。读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初的方法, 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梁启超所提倡的“注意”读书法,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 的感觉:书报读了不少,可是闭起眼睛一想,脑子里竟然“空空如也”,收获不 大,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读书的时间用去了,精力也耗费了,却没有什么收益, 这实在是不合算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细细分析一下,原来是读书时脑子里缺少一根 “弦”儿。也就是说脑子里没有带什么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书读完了就 如同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梁启超所说的“注意”二字。读书时,你注 意哪一项,哪一项便会自然地跳跃出来,映入你的眼帘,钻进你的脑子里。叶奕绳生性迟钝,记忆力极差,读起书来往往如过眼烟云,前读后忘。不过,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资较差而沉沦,而是奋发苦读,并想出了个“笨鸟先飞” 的土办法: 每读一本书,凡是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是格言、警句,就用纸把它抄录 下来,认真诵读十余遍,然后一张一张地贴在墙上,每日多则抄上十余段,少则 六、七段。每当做事累了,需要休息片刻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边走 边读墙上的那些纸片,每天要读三、五次,直至读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遗为止。 等到四壁都贴满了,就将过去所贴的取下,收藏起来,再把当日新抄的贴上去, 填补空白。就这样,随取随补,从不间断,一年下来,起码可以积累三千多段精 彩的文字。数年之后,肚子里的“墨水”就很可观了。 由于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文章来便“下笔如有神”。后来,叶奕绳竟成了 一名学识渊博,文采横溢、擅长戏曲的著名文学家。他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 深有感触地说:“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意思是读起书来,与其浮光掠影, 一无所获,还不如像我这样每天记一点,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多,但是日积月累, 到时候实际收获却不少哩! 张尔歧对叶奕绳的“约取实得”读书法推崇备至,并且联系自己的经历现身 说法。他说:我年轻时虽然听说过叶奕绳的这种读书方法,却没有照着做,待到 年迈力衰,再回忆过去所读的东西,已一个字都记不起来了,以致下笔做文时感 到很窘迫,真是后悔莫及。他还说:我之所以将叶奕绳的“约取实得”法记入《蒿 庵闲话》,目的就是为了使“此法不没人间”,使它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世那些 “少年有志者”得以借鉴。 16、梁启超:注意法 。●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 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他说:“昔人常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 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 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 的方法,最好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 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 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 出来。读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初的方法, 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梁启超所提倡的“注意”读书法,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 的感觉:书报读了不少,可是闭起眼睛一想,脑子里竟然“空空如也”,收获不 大,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读书的时间用去了,精力也耗费了,却没有什么收益, 这实在是不合算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细细分析一下,原来是读书时脑子里缺少一根 “弦”儿。也就是说脑子里没有带什么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书读完了就 如同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梁启超所说的“注意”二字。读书时,你注 意哪一项,哪一项便会自然地跳跃出来,映入你的眼帘,钻进你的脑子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