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该原则的历史发展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但在奴隶、封建社会,因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的原因不可能产生和实行此原则,刑法是维护公开的不平等。公 资本主义社会,因其生产方式特点,决定政治上要求民主,法律上主张适 用法律人人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刑法中均规定了此原则。 2我国在57年反右以后改革开放前对此原则是批判,79年刑法未规定此原则, 97年刑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内涵 1含义:任何人不论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财产状况、政治面貌 才能业绩、文化程度、民族如何,犯了罪都应一样的追究刑事责任、一样 的量刑和行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实行此原则要求(1)定罪上一律平等(2)量刑上一律平等(3)行刑上 一律平等。 立法体现 四、不能机械地理解此原则。 如在量刑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在行刑时根据犯罪人原身份不 同在专门监狱服刑,在行刑时因科研等特殊需要对其监外执行,因外交斗 争需要在定罪量刑上作妥协等不能视为不平等。第二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一、该原则的历史发展 ◼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但在奴隶、封建社会,因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的原因不可能产生和实行此原则,刑法是维护公开的不平等。在 资本主义社会,因其生产方式特点,决定政治上要求民主,法律上主张适 用法律人人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刑法中均规定了此原则。 ◼ 2我国在57年反右以后改革开放前对此原则是批判,79年刑法未规定此原则, 97年刑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 二、该原则的基本内涵 ◼ 1含义:任何人不论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财产状况、政治面貌、 才能业绩、文化程度、民族如何,犯了罪都应一样的追究刑事责任、一样 的量刑和行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2实行此原则要求(1)定罪上一律平等(2)量刑上一律平等(3)行刑上 一律平等。 ◼ 三、立法体现 ◼ 四、不能机械地理解此原则。 ◼ 如在量刑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在行刑时根据犯罪人原身份不 同在专门监狱服刑,在行刑时因科研等特殊需要对其监外执行,因外交斗 争需要在定罪量刑上作妥协等不能视为不平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