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口 1.裂隙闭合阶段(图5-2中的A段):这是岩石受力刚刚开始阶段,压力水平 比较低,导致岩石表观上变形的是岩石中原来存在的微裂隙闭合或被进一步 压密。曲线呈上凹形,斜率随压力增大而逐渐增加,表明裂隙、孔隙压密开 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对于微裂化的岩石,此阶段比较明显,但对致密坚 实的岩石则很难分出这个阶段。 ■ 2.可恢复弹性变形阶段(图5-2B段):随荷载增加,轴向变形按比例增长, 曲线呈直线型式,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这一阶段的上界压力(相应于B点的 应力值)称为弹性极限(或比例极限),其值约等于峰值强度的30%~40%。 ■3.部分弹性变形至微裂隙扩展阶段(图5-2C段):随着荷载增加,变形继续 增长,—曲线仍呈近似直线,一曲线则明显偏离直线(变形速率逐渐降 低),这一阶段的上界应力(相应于C点的应力值)称为屈服极限,这时岩石 压密至最密实状态,体积应变趋于零。该点出现在80%峰值强度处。 4.非稳定裂隙扩展至岩石结构破坏阶段(图5-2D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微 裂隙迅速增加和不断扩展,形成局部拉裂或剪裂面。一曲线斜率迅速减小, 体积变形由压缩转为膨胀,最终导致岩石结构完全破坏。本阶段的上界应力 称为峰值强度或强度极限即单轴抗压强度。 ■5.破坏后阶段(图5-2E段):在一般非刚性试验机上,由于试件破坏时试验 机的变形能突然释放,无法测得试件破坏以后的应力和变形,而得不到D段之 后的曲线。刚性压力机的出现,使岩石D段之后的破坏得到控制,从而获得了 岩石应力一应变全过程曲线。D段以后的曲线说明,岩石在破坏点D段终点 之后,并不是完全失去承载能力,而是保持较小的数值,即为残余强度,其 天尔等子块体间的摩擦力。1.裂隙闭合阶段(图5-2中的A段):这是岩石受力刚刚开始阶段,压力水平 比较低,导致岩石表观上变形的是岩石中原来存在的微裂隙闭合或被进一步 压密。曲线呈上凹形,斜率随压力增大而逐渐增加,表明裂隙、孔隙压密开 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对于微裂化的岩石,此阶段比较明显,但对致密坚 实的岩石则很难分出这个阶段。 2.可恢复弹性变形阶段(图5-2B段):随荷载增加,轴向变形按比例增长, 曲线呈直线型式,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这一阶段的上界压力(相应于B点的 应力值)称为弹性极限(或比例极限),其值约等于峰值强度的30%~40%。 3.部分弹性变形至微裂隙扩展阶段(图5-2C段):随着荷载增加,变形继续 增长,——曲线仍呈近似直线,——曲线则明显偏离直线(变形速率逐渐降 低),这一阶段的上界应力(相应于C点的应力值)称为屈服极限,这时岩石 压密至最密实状态,体积应变趋于零。该点出现在80%峰值强度处。 4.非稳定裂隙扩展至岩石结构破坏阶段(图5-2D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微 裂隙迅速增加和不断扩展,形成局部拉裂或剪裂面。——曲线斜率迅速减小, 体积变形由压缩转为膨胀,最终导致岩石结构完全破坏。本阶段的上界应力 称为峰值强度或强度极限即单轴抗压强度。 5.破坏后阶段(图5-2E段):在一般非刚性试验机上,由于试件破坏时试验 机的变形能突然释放,无法测得试件破坏以后的应力和变形,而得不到D段之 后的曲线。刚性压力机的出现,使岩石D段之后的破坏得到控制,从而获得了 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D段以后的曲线说明,岩石在破坏点D段终点 之后,并不是完全失去承载能力,而是保持较小的数值,即为残余强度,其 大小等于块体间的摩擦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