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验十二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和原理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了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这一过程称为血液 凝固,简称血凝。血液自离开血管到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coagulation time, clotting time,CT)。由于血浆内具备了发生凝血的各种物质,所以离体后的血液,在接触带负 电荷的表面(如玻璃器材)时,即可启动凝血过程。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 激活物的生成;2.凝血酶原激活物将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活酶;3.凝血活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 维蛋白。凝血时间的正常值:玻片法2~5分钟;试管法4~12分钟。凝血时间中,大部分是内原性凝 血活酶生成所需的时间,即上述1、2阶段所需的时间,其后至纤维蛋白生成所需的时间,仅为10 15秒。因此,凝血时间反映的主要是血液内凝血因子的数量及功能是否正常,而与血小板及毛细血 管等小血管的关系较小。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1.较显著的Ⅷ、Ⅸ、Ⅺ因子减少,如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2.高度的 凝血酶原减少,如严重的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等。3.纤维蛋白原减少,如先天性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严重肝损伤等。4.应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5.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减 少至1~2gL以下或生成大量FDP时等。 实验对象人 、器材和用品 弹簧采血针、秒表、玻片、75%酒精棉球、%碘酒棉球、消毒干棉球、小试管3支、5m注射器 8号注射针头、试管架。 四、方法与步骤 1.玻片法 (1)用75%酒精棉消毒受试者的耳垂或指端。在消毒部位的皮肤上,用消毒后的弹簧采血针穿 刺一2^3mm深的小伤口,使血液自然流出。 (2)用干棉球轻轻拭去第一滴血,以清洁、干燥的载玻片接取继续流岀的血液一大滴(直径约 为510mm),立即开始记时 (3)于2分钟后,每隔半分钟用干燥针头挑动血液一次,直至见到纤维蛋白丝时即停止记时。 (4)记录凝血时间。即自血液流出至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 2.试管法 (1)取直径为8mm的试管3支,并编号 (2)在肘正中静脉处,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用干燥的消毒注射器从肘正中静脉采血 3ml。自血液流入针筒开始记时。 (3)除去针头,将注射器内的血液沿着管壁向每支试管内缓慢注入lml。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并置于37℃处。实验十二 凝血时间的测定 一、目的和原理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了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这一过程称为血液 凝固,简称血凝。血液自离开血管到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 clotting  time,CT)。由于血浆内具备了发生凝血的各种物质,所以离体后的血液,在接触带负 电荷的表面(如玻璃器材)时,即可启动凝血过程。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 激活物的生成;2.凝血酶原激活物将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活酶;3.凝血活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 维蛋白。凝血时间的正常值:玻片法2~5分钟;试管法4~12分钟。凝血时间中,大部分是内原性凝 血活酶生成所需的时间,即上述1、2阶段所需的时间,其后至纤维蛋白生成所需的时间,仅为10~ 15秒。因此,凝血时间反映的主要是血液内凝血因子的数量及功能是否正常,而与血小板及毛细血 管等小血管的关系较小。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1.较显著的Ⅷ、Ⅸ、Ⅺ因子减少,如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2.高度的 凝血酶原减少,如严重的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等。3.纤维蛋白原减少,如先天性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严重肝损伤等。4.应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5.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减 少至1~2g/L以下或生成大量FDP时等。 二、实验对象人 三、器材和用品 弹簧采血针、秒表、玻片、75%酒精棉球、4%碘酒棉球、消毒干棉球、小试管3支、5ml注射器、 8号注射针头、试管架。 四、方法与步骤 1.玻片法 (1) 用75%酒精棉消毒受试者的耳垂或指端。在消毒部位的皮肤上,用消毒后的弹簧采血针穿 刺一2~3mm深的小伤口,使血液自然流出。 (2) 用干棉球轻轻拭去第一滴血,以清洁、干燥的载玻片接取继续流出的血液一大滴(直径约 为5~10mm),立即开始记时。 (3) 于2分钟后,每隔半分钟用干燥针头挑动血液一次,直至见到纤维蛋白丝时即停止记时。 (4) 记录凝血时间。即自血液流出至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 2.试管法 (1) 取直径为8mm的试管3支,并编号。 (2) 在肘正中静脉处,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用干燥的消毒注射器从肘正中静脉采血 3ml。自血液流入针筒开始记时。 (3) 除去针头,将注射器内的血液沿着管壁向每支试管内缓慢注入1ml。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并置于37℃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