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84014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 学时数:64 学分数:4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材料物理化学》、《磁性物理》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课 教学目标:《电子材料》为电子科学与技术重要专业课程。《电子材料》主要包括电子材料的 制备方法、结构特征、电磁特性及影响因素、元器件设计和应用开发等所需的材料基础知识,该领 域的最新发展等,为研制电子材料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了解电子材料的历史、 应用领域与特点及其应用与发展动态,更深入掌握电介质物理、磁性物理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关知 识在材料研究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具备从事电子材料生产、研究、应用和开发的基本能力:本课程 又为后续专业课程基础,直接同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测量密切结合。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介质材料与磁性材料两部分相关内容。 其中介质材料(32学时): 第一章电子陶瓷结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1)绪言 (2)原子间的结合力 (3)球的密堆积原理及配位数 (④)鲍林规则 (5)电子陶瓷的典型结构 (6)电子陶瓷的显微结构 (7)电子陶瓷的晶体结构缺陷 (8)电子陶瓷的固溶结构 要求: 掌握陶瓷显微结构的分类及基本概念、点缺陷表示方式及缺陷反应方程的书写、固溶机理及影 响固溶度因素、鲍林规则(如几何规则、电价规则等)、钙钛矿结构形成条件及特点。能灵活运用 鲍林规则分析晶体中多面体的连接方式。理解等径球与不等径球的密堆积原理、电子陶瓷的典型晶 体结构、显微结构对材料性能影响的重要性。了解电子材料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84014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开课学期:第 6 学期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材料物理化学》、《磁性物理》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课 教学目标:《电子材料》为电子科学与技术重要专业课程。《电子材料》主要包括电子材料的 制备方法、结构特征、电磁特性及影响因素、元器件设计和应用开发等所需的材料基础知识,该领 域的最新发展等,为研制电子材料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了解电子材料的历史、 应用领域与特点及其应用与发展动态,更深入掌握电介质物理、磁性物理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关知 识在材料研究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具备从事电子材料生产、研究、应用和开发的基本能力;本课程 又为后续专业课程基础,直接同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测量密切结合。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介质材料与磁性材料两部分相关内容。 其中介质材料(32 学时): 第一章 电子陶瓷结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⑴ 绪言 ⑵ 原子间的结合力 ⑶ 球的密堆积原理及配位数 ⑷ 鲍林规则 ⑸ 电子陶瓷的典型结构 ⑹ 电子陶瓷的显微结构 ⑺ 电子陶瓷的晶体结构缺陷 ⑻ 电子陶瓷的固溶结构 要求: 掌握陶瓷显微结构的分类及基本概念、点缺陷表示方式及缺陷反应方程的书写、固溶机理及影 响固溶度因素、鲍林规则(如几何规则、电价规则等)、钙钛矿结构形成条件及特点。能灵活运用 鲍林规则分析晶体中多面体的连接方式。理解等径球与不等径球的密堆积原理、电子陶瓷的典型晶 体结构、显微结构对材料性能影响的重要性。了解电子材料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