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节(续3) 叔本华将认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的理性和概念的认识,另一种是非 理性的、非科学的认识。前者只能及于表象(现象)世界,其主要作用是实践性的,即充当生活 意志的工具,但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要达到实在、获得具有客观意义的真理只能通过非理性的 直觉。这种直觉发生于时空以外、超出经验和思维的范围。它使人的整个意识沉浸在对当下的客 体的静观之中,主体忘却了自己的个性和意志,变成纯粹主体,被直觉的客体也不复是具体的事 物,而是理念、永恒的形式,意志在这个阶段上的直接的对象化。在这种融二为一的神秘境界中 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对自在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真理。叔本华为了不走向神秘主义而不得 不又肯定直觉不能完全与知觉的概念脱节,相反它需要利用知觉和概念。直觉的感性知觉特征使 它面向具体事物,直觉之利用抽象概念又使它超出具体事物(现象)而达到本体。但这样一来他 就陷入了与他对理性的批判自相矛盾的境地 在叔本华看来,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 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识和行动来使之实现。然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因为这 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 就意味着痛苦。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 着。愈强烈的意志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意味着更少的自由和道德 减轻和避免人生的痛苦、成为自由和有道德的人的根本方法是抑制人的欲望,否定人的生命 意志。他提岀的主要途径是硏究晢学、进行艺术直觉以致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人们应当摆脱 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现实的理想和目的,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观念以及以 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而进入无我之境。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超脱现象世界而进入自在之 物、即意志世界。而自由和道德正是属于意志世界的,只有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本身的行动才是 自由的,而人直觉到自己作为意志本身的惟一的行动就是否定意志这个行动。第二节(续3) • 四、理性和直觉 叔本华将认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的理性和概念的认识,另一种是非 理性的、非科学的认识。前者只能及于表象(现象)世界,其主要作用是实践性的,即充当生活 意志的工具,但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要达到实在、获得具有客观意义的真理只能通过非理性的 直觉。这种直觉发生于时空以外、超出经验和思维的范围。它使人的整个意识沉浸在对当下的客 体的静观之中,主体忘却了自己的个性和意志,变成纯粹主体,被直觉的客体也不复是具体的事 物,而是理念、永恒的形式,意志在这个阶段上的直接的对象化。在这种融二为一的神秘境界中, 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对自在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真理。叔本华为了不走向神秘主义而不得 不又肯定直觉不能完全与知觉的概念脱节,相反它需要利用知觉和概念。直觉的感性知觉特征使 它面向具体事物,直觉之利用抽象概念又使它超出具体事物(现象)而达到本体。但这样一来他 就陷入了与他对理性的批判自相矛盾的境地。 • 五、悲观主义伦理学 在叔本华看来,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 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识和行动来使之实现。然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因为这 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 就意味着痛苦。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 着。愈强烈的意志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意味着更少的自由和道德。 • 减轻和避免人生的痛苦、成为自由和有道德的人的根本方法是抑制人的欲望,否定人的生命 意志。他提出的主要途径是研究哲学、进行艺术直觉以致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人们应当摆脱一 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现实的理想和目的,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观念以及以 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而进入无我之境。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超脱现象世界而进入自在之 物、即意志世界。而自由和道德正是属于意志世界的,只有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本身的行动才是 自由的,而人直觉到自己作为意志本身的惟一的行动就是否定意志这个行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