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发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我们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实际上是这两个 相干波合成后在声波接收器S,处的振动情况。移动S,位置(即改变S,与S,之间的距离), 你从示波器显示上会发现当S,在某些位置时振幅有最小值或最大值.根据波的干涉理论可 以知道:任何二相邻的振幅最大值的位置之间(或二相邻的振幅最小值的位置之间)的距 离均为入/2。为测量声波的波长,可以在一边观察示波器上声压振幅值的同时,缓慢的 改变S,和S,之间的距离。示波器上就可以看到声振动幅值不断地由最大变到最小再变到 最大,二相邻的振幅最大之间S,移动过的距离亦为入/2,超声换能器S,至S,之间的距离 的改变可通过转动螺杆的鼓轮米实现,而超声波的频率又可由声波测试仪信号源频率显示 窗口直按读出。在连续多次测量相隔半波长的S,的位置变化及声波频率f以后,我们可运 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声速,用逐差法处理测量的数据。 2.相位法测量原理: 声源S,发出声波后,在其周围形成声场,声场在介质中任一点的振动相位是随时间而 变化的。但它和声源的振动相位差△中不随时间变化。 0=元4 0=π/2 =3π4 图2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形成李萨如图 设声源方程为: E=Fo1·cos@t 距声潭X处S,按牧到的振动为:5=Ea·60s6-为 两处振动的相位差: A0=0 X 当把S,和S,的信号分别输入到示波器X轴和Y轴,那么当X=n·入即△Φ=2n元 时,合振动为一斜率为正的直线,当X=(2n+1./2,即△Φ=(2n+1π时,合振动为 一斜率为负的直线,当X为其它值时,合成振动为椭圆(如图2)。 3。时差法测量原理: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