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要点:土堆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等。 土壤是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地球地面岩石风化过程和母质成土过程的综 合作用下形成的。具有肥力是土壤异于其他物质最本质的特征。士仅是岩石圆上薄薄的一层,大约2m 左右,它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土壤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的90%~95%,占 体积的50%左右。液相指士摧水份及所含的可溶物,也称士壤溶液,占土推体积的20%~30%。气相指 土摈空气,占士滨体积的20%一30%。士壤中还有数量众多的细菌和微生物。因此,土滨是一个以周相 为主的不均质多相体系,三相物质互相联系、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图4-1所示。土壤中与土壤污 染化学行为关系密切的组分主要是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 植物根须 水膜 士壤颗粒 空气 水饱和的土壤 E三三 流向地面水 图4-1土壤中固相、液相、气相结构示意国 1)土填矿物质 土堞矿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角闪石类 云母类等.原生矿物的粒径较大,如砂粒的粒径为0.02一2mm,粉砂粒为0.002一0.02mm.它具有 坚实而稳定的品格,不透水,不具有物理化学吸收性能,不膨张 次生矿物是岩石经历化学风化形成的新矿物,其粒径较小,大部分以黏粒和胶体(位径小于 0.002mm)分散状态存在。许多次生矿物具有活动的品格、强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吸水后膨胀,有明 的胶体特征。次生矿物是构成士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对士壤中无机污染物的行为和归宿影响银大。 次生矿物有品态和非品态之分。非品态次生矿物主要早胶膜状态,它要于土粒表面,如水合氧化铁 铝及硅等:也有呈粒状凝胶成为极细的上拉,如水铝类石等:后者是一种无固定组成的陆铝氧化物,并有 较高的阳离子和明离子代换量,特别是无定形氧化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较高的化学活性。品态次生矿物 主要是铝硅酸盐类黏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匠石等:它们由硅氧四面体(一个硅原子与四个 氧原子组成,形成一个三角锥形的品格单元)和铝氧四面体(一个铝原子与六个氧原子或氢氧原子组成,形 成具有八个面的品格单元)的层片组成。 酷土矿物通常分为1:1和2:1两种类型,根据构成品层时硅氧四面体(硅氧片)与铝氧八面体(水铝 第四章 第二节 本节内容要点: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等。 土壤是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地球地面岩石风化过程和母质成土过程的综 合作用下形成的。具有肥力是土壤异于其他物质最本质的特征。土壤仅是岩石圈上薄薄的一层,大约 2m 左右,它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土壤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的 90%~95%,占 体积的 50%左右。液相指土壤水份及所含的可溶物,也称土壤溶液,占土壤体积的 20%~30%。气相指 土壤空气,占土壤体积的 20%~30%。土壤中还有数量众多的细菌和微生物。因此,土壤是一个以固相 为主的不均质多相体系,三相物质互相联系、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图 4-1 所示。土壤中与土壤污 染化学行为关系密切的组分主要是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 图 4-1 土壤中固相、液相、气相结构示意图 1)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角闪石类、 云母类等。原生矿物的粒径较大,如砂粒的粒径为 0.02~2 mm,粉砂粒为 0.002~0.02mm。它具有 坚实而稳定的晶格,不透水,不具有物理化学吸收性能,不膨胀。 次生矿物是岩石经历化学风化形成的新矿物,其粒径较小,大部分以黏粒和胶体(粒径小于 0.002mm)分散状态存在。许多次生矿物具有活动的晶格、强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吸水后膨胀,有明 显的胶体特征。次生矿物是构成土壤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行为和归宿影响很大。 次生矿物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非晶态次生矿物主要呈胶膜状态,它裹于土粒表面,如水合氧化铁、 铝及硅等;也有呈粒状凝胶成为极细的土粒,如水铝类石等;后者是一种无固定组成的硅铝氧化物,并有 较高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代换量,特别是无定形氧化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较高的化学活性。晶态次生矿物 主要是铝硅酸盐类黏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蛭石等;它们由硅氧四面体(一个硅原子与四个 氧原子组成,形成一个三角锥形的晶格单元)和铝氧四面体(一个铝原子与六个氧原子或氢氧原子组成,形 成具有八个面的晶格单元)的层片组成。 黏土矿物通常分为 1∶1 和 2∶1 两种类型。根据构成晶层时硅氧四面体(硅氧片)与铝氧八面体(水铝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