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6 螺栓连接综合性能 实 第四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第五章 带传动 带传动实验 第六章 齿轮传动 8 第七章 蜗杆传动 2 第八章 链传动 第九章 4 轴系组装及综合性 能测试 第十章 滚动轴承 4 第十一章 滑动轴承 第十二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及弹簧 4 减速器拆装实验 合 计 46 合计 4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3学时) 教学重点:机械设计的计算准则和设计步骤,机械零件设计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机械设计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了解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理解设计机器和机 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第二节机械设计的主要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和设计步骤,介绍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 算准则: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与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 本章习题要点: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菠劳强度(3学时) 教学重点:极限应力线图、单向稳定变应力时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难点是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疲劳损伤累积假设的意义及其应用:掌握单向稳定变应力和双向变应力的强度 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疲劳特性。基本概念:疲劳曲线:极限应力线图。 第二节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本章习题要点:1小、绘制零件的疲芳曲线和极限应力线图: 2、运用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理论对工业中的典型零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第三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6 螺栓连接综合性能 实验 2 第四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3 第五章 带传动 4 带传动实验 2 第六章 齿轮传动 8 第七章 蜗杆传动 2 第八章 链传动 2 第九章 轴 4 轴系组装及综合性 能测试 2 第十章 滚动轴承 4 第十一章 滑动轴承 4 第十二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及弹簧 4 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合 计 46 合计 4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3 学时) 教学重点:机械设计的计算准则和设计步骤,机械零件设计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机械设计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了解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理解设计机器和机 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第二节 机械设计的主要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和设计步骤,介绍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 算准则;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与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 本章习题要点: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3 学时) 教学重点:极限应力线图、单向稳定变应力时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难点是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疲劳损伤累积假设的意义及其应用;掌握单向稳定变应力和双向变应力的强度 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材料的疲劳特性。基本概念;疲劳曲线;极限应力线图。 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本章习题要点:1、绘制零件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线图; 2、运用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理论对工业中的典型零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