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1 苹果体细胞突变 马铃薯薯块颜色变异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2 4.基因突变通常独立发生: 某一基因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另一个等位 基因,即等位基因中两个基因不会同时发生突变(AA、aa)。 ①.性细胞:AA Î Aa 为隐性突变,当代不表现,F2表现。 aa Î Aa 为显性突变,当代即能表现。 ②.体细胞:aa Î Aa,当代即能表现,与原性状并存,形成镶嵌 现象或嵌合体。 突变早,镶嵌范围大,如叶芽发生突变 Î 突变枝。 突变迟,镶嵌范围小,突变范围局限于一个花朵或果实, 甚至仅限于它们的一部分。 如:番茄果肉、苹果的半红半黄现象。 观赏桃花,一朵花上有不同颜色。 表6-1 玉米子粒7个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基因 表现的 性状 测定 配子数 观察到的 突变数 百万配子中 平均突变率 R 籽粒色 554786 273 492.0 I 抑制色素形 成 265891 28 106.0 Pr 紫色 647102 7 11.0 Su 非甜粒 1678736 4 2.4 Y 黄胚乳 1745280 4 2.2 Sh 饱满粒 2469285 3 1.2 Wx 非糯性 1503744 0 0 1.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如:表6-1列举的玉米籽粒7个基因中前6个,在多次试验中都 出现过类似的突变,且其突变率也极为相似。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4 又如: 玉米br-z矮生基因(brachtic-2)的主要遗传效应是 抑制节间的伸长(对果穗以下的节间抑制尤为明显)。 在不同玉米品种中均已发现br-z矮生基因,如: 辽宁的“马圈快”; 山西的“金皇后”; 河南的“武步矮”; 四川的“龙门大心”和“搬不倒” 。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5 2.可逆性:象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 显性基因A通过正突变(u)形成的隐性基因 a 又可 经过反突变(v)又形成显性基因A。例如: 正突变 (u) 水稻有芒A 无芒a 反突变 (v) 频率 正突变 > 反突变 ∴自然突变多为隐性突变,而隐性突变多为有害突变。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6 如A Î a,可以A Î a1、a2、a3、.都是隐性。 a1,a2,a3,. 对A来说都是对性关系,但其之间的 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各不相同。 ♥ 遗传试验表明: AA ×a1a1 Î F2呈 3∶1 或 1∶2∶1 a1a1 ×a2a2 Î F2呈 3∶1 或 1∶2∶1 说明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即同一染色体位置上。 ㈡、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1.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可多方向发生:1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1 苹果体细胞突变 马铃薯薯块颜色变异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2 4.基因突变通常独立发生: 某一基因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另一个等位 基因,即等位基因中两个基因不会同时发生突变(AA、aa)。 ①.性细胞:AA Î Aa 为隐性突变,当代不表现,F2表现。 aa Î Aa 为显性突变,当代即能表现。 ②.体细胞:aa Î Aa,当代即能表现,与原性状并存,形成镶嵌 现象或嵌合体。 突变早,镶嵌范围大,如叶芽发生突变 Î 突变枝。 突变迟,镶嵌范围小,突变范围局限于一个花朵或果实, 甚至仅限于它们的一部分。 如:番茄果肉、苹果的半红半黄现象。 观赏桃花,一朵花上有不同颜色。 表6-1 玉米子粒7个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基因 表现的 性状 测定 配子数 观察到的 突变数 百万配子中 平均突变率 R 籽粒色 554786 273 492.0 I 抑制色素形 成 265891 28 106.0 Pr 紫色 647102 7 11.0 Su 非甜粒 1678736 4 2.4 Y 黄胚乳 1745280 4 2.2 Sh 饱满粒 2469285 3 1.2 Wx 非糯性 1503744 0 0 1.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如:表6-1列举的玉米籽粒7个基因中前6个,在多次试验中都 出现过类似的突变,且其突变率也极为相似。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4 又如: 玉米br-z矮生基因(brachtic-2)的主要遗传效应是 抑制节间的伸长(对果穗以下的节间抑制尤为明显)。 在不同玉米品种中均已发现br-z矮生基因,如: 辽宁的“马圈快”; 山西的“金皇后”; 河南的“武步矮”; 四川的“龙门大心”和“搬不倒” 。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5 2.可逆性:象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 显性基因A通过正突变(u)形成的隐性基因 a 又可 经过反突变(v)又形成显性基因A。例如: 正突变 (u) 水稻有芒A 无芒a 反突变 (v) 频率 正突变 > 反突变 ∴自然突变多为隐性突变,而隐性突变多为有害突变。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六章 66 如A Î a,可以A Î a1、a2、a3、.都是隐性。 a1,a2,a3,. 对A来说都是对性关系,但其之间的 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各不相同。 ♥ 遗传试验表明: AA ×a1a1 Î F2呈 3∶1 或 1∶2∶1 a1a1 ×a2a2 Î F2呈 3∶1 或 1∶2∶1 说明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即同一染色体位置上。 ㈡、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1.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可多方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