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流经沉砂池的生活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A2/C氧化沟内设置的圆形混合井进行充分 混合后进入厌氧区Ⅰ。该区分为3格,每格都设有水下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淀。经厌氧反 应后的混合液进入缺氧区Ⅱ,并与由氧化沟Ⅲ经回流通道Ⅳ进入缺氧区的回流液充分混 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除磷反应。缺氧区Ⅱ的中间部位设导流隔墙,并在适当位置安装水下 搅拌器,使该区具有良好的混合与循环条件。经厌氧、缺氧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氧化沟Ⅲ 进行氧化、硝化、反硝化反应,氧化沟Ⅲ的充氧机械采用倒伞形曝气叶轮,可根据池内D 测定仪控制调节堰出水、改变曝气叶轮浸水深度以达到调节供氧的目的。处理后的水经排出 口Ⅴ进入二沉池沉淀,其出水中氨氮含量<15mg/L,磷含量<1.0mg/L。如果要求出水磷 含量<0.5mg/L,需在工艺流程的适当位置投加混凝剂 1.2工艺设计 A2/C氧化沟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厌氧区Ⅰ、缺氧区ⅡⅠ、氧化沟区Ⅲ。其工作原理、 计算方法、设计参数、容积大小等因素的确定是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2.1厌氧区I 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条件下,兼性细菌将溶解性BO转化成低分子发酵产 物,生物聚磷菌将优先吸附这些低分子发酵产物,并将其运送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源存 贮物,所需能量来源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内糖的水解,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经厌氧状态 释放磷酸盐的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具有很强的吸磷能力,吸收、存贮超出生长需求的磷量, 并合成新的聚磷菌细胞、产生富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从系统中除去。根据其工 作原理,在A2/C氧化沟厌氧区Ⅰ的设计中分3格,第1格的功能在于使混合液中的微生物 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消除硝态氮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保证第 2、3格中磷酸盐的正常释放。厌氧区Ⅰ的主要设计参数是混合液停留时间。泥水混合液在 厌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2h(释磷量就已达到可释磷总量的80%左右),过长的厌氧停留 时间可导致没有低分子发酵产物的磷释放,使得碳源贮存量不足,不能在好氧区产生足够的 能量来吸收所有释放的磷。对一般城市生活污水(BOD/TP≥20~25mg/L、出水磷浓度≤1 0mg/L),厌氧区的停留时间取1.5h,据此可计算厌氧区的容积 1.2.2缺氧区Ⅱ 泥水混合液由厌氧区Ⅰ进入缺氧区Ⅱ,一部分聚磷菌利用后续工艺的混合液(内回流带 来的)中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以分解细胞内的PHB(聚β羟基丁酸),产生的能量用于 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同时反硝化菌利用内回流带来的硝酸盐,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部分脱碳与脱硝、除磷的目的。缺氧区容积包括脱硝、除磷两部分。流经沉砂池的生活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 A2/C 氧化沟内设置的圆形混合井进行充分 混合后进入厌氧区Ⅰ。该区分为 3 格,每格都设有水下搅拌器 以防止污泥沉淀。经厌氧反 应后的混合液进入缺氧区Ⅱ,并与由氧化沟Ⅲ 经回流 通道Ⅳ进入缺氧区的回流液充分混 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除磷反应。缺氧区Ⅱ的中间部位设导流隔墙,并在适当位置安装水下 搅拌器,使该区具有良好的混合与循环条件。经厌氧、缺氧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氧化沟Ⅲ 进行氧化、硝化、反硝化反应,氧化沟Ⅲ的充氧机械采用倒伞形曝气叶轮,可根据池内 DO 测定仪控制调节堰出水、改变曝气叶轮浸水深度以达到调节供氧的目的。处理后的水经排出 口Ⅴ进入二沉池沉淀,其出水中氨氮含量<15 mg/L,磷含量<1.0 mg/L。如果要求出水磷 含量<0.5 mg/L,需在工艺流程的适当位置投加混凝剂。 1.2 工艺设计 A2/C 氧化沟主要由 3 部分组成,即厌氧区Ⅰ、缺氧区Ⅱ、 氧化沟区Ⅲ。其工作原理、 计算方法、设计参数、容积大小等因素的确定是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2.1 厌氧区Ⅰ 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条件下,兼性细菌将溶解性 BOD 转化成低分子发酵产 物,生物聚磷菌将优先吸附这些低分子发酵产物,并将其运送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源存 贮物,所需能量来源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内糖的水解,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经厌氧状态 释放磷酸盐的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具有很强的吸磷能力,吸收、存贮超出生长需求的磷量, 并合成新的聚磷菌细胞、产生富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从系统中除去。根据其工 作原理,在 A2/C 氧化沟厌氧区Ⅰ的设计中分 3 格,第 1 格的功能在于使混合液中的微生物 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消除硝态氮对厌氧区的不利 影响,保证第 2、3 格中磷酸盐的正常释放。厌氧区Ⅰ的主要设计参数是混合 液停留时间。泥水混合液在 厌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为 1~2 h(释磷量就已达到可释磷总量的 80%左右),过长的厌氧停留 时间可导致没有低分子发酵产物的磷释放,使得碳源贮存量不足,不能在好氧区产生足够的 能量来吸收所有释放的磷。对一般城市生活污水(BOD /TP≥20~25 mg/L、出水磷浓度≤1. 0 mg/L),厌氧区的停留时间取 1.5 h,据此可计算厌氧区的容积。 1.2.2 缺氧区Ⅱ 泥水混合液由厌氧区Ⅰ进入缺氧区Ⅱ,一部分聚磷菌利用后续工艺的混合液(内回流带 来的)中硝酸 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以分解细胞内的 PHB(聚 β 羟基丁酸),产生的能量用于 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同时反硝化菌利用内回流带来的硝酸盐,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部分脱碳与脱硝、除磷的目的。缺氧区容积包括脱硝、除磷两部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