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徐宏祖的《徐霞游记》。《徐窖游记》综合地、系统地描述地理环境,进行区堿对比分析,并解释其成因与内部联系的规律性;对传统地理观念提岀了批评,把 地理学建立在实地考察基础之上。比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和李特尔早1—2个世纪 (11)明末清初出现的经世致用”、“讲求实际的实学思潮,有: 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沿革地理、军事地理及外国地理等知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主要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洪亮吉(1746 809)的人口理论。提岀人口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就可能藏着社会危机。提岀了两种人口控制方法:天地调剂之法;君相 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主要以大量的史书、地方志和游记为主。一是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 理知识。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2、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鸦片战争一建国前 鸦片战争后到上世纪初,国门打开,西方地理学思想开始传入中国。是古代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转变的时期。一方面,翻译外国人的 作,编写地理著作。如林则徐组 织翻译了英国人 Hugh murray的《世界地理大全》(中译名《四洲志》),是我囯最早翻译的一本世界地理。魏源编写的《海国图 国编写的第一部世界地理专著。另 方面,西方学者和探险者对我囯的考查,对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时有上百人对我国进行过考查,范围由沿 遍及中国。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1866-1933),1908年发表了《地文学》一书,1909年创办了“中国地理学会”,1910年地理学会创刊了《地学杂志》 丁文江(1887-1936),留学于英国。竺可桢(1890-1974)留学于美国。他们创建了中国新的地理教学和研究机构,奠定了发展基础。 其后,黄国璋(189%6-1966)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胡焕庸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 他们引进了西方新的地理学思想,培养了大批地理学人才,促进了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研究领域几乎遍及人文地理学的各个部门 3、中国现代地理学的的发展(建国后) 建国以后,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分四个阶段。 (1)1950-1957年学习苏联的地理学思想,重视学习苏联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通过请苏联专家讲学,翻译苏联著作和论文,按苏联模式设置教学硏究机构、编写 经济地理讲义等。否认人文地理学学的存在,仅仅发展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人口地理。 (2)1958-1966年经济地理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地理工作者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如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工业布局等。西方的计量革命和哲学方法论的革新都没有 波及到中国,人文地理研究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 摧残,机构拆 散、人员改行、资料散失,是中国人文地理发展的低潮 由于改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的对外开放,迎来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春天。1981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文地理学术讨论会,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口 号。1985年全国主要大学地理系开始开设人文地理学方面的课程。近年来,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快的发展。 五、当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5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相邻学科相互交融、汇合,互为补充、共同解答着 吏地理学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优势具体亻 化,而且拓宽了地理学的领域,造就 2、内部分支学科间的发展更为协调统一。近代地理学分化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二元状态阻碍了地理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现代统一地理学发展,克服了二元论思维 观研究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微观机理过程研究深入发展。地理学宏观综合研究正由区域为主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即整个地球表层的动态变化过程。地理过程微观研 4、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参与了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的解决。地理学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地理研究,为解决人类面 临的重大全球性、区域性问题做出了诸多贡献。 5、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历史性更新,理论思维面临重大转变。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正构成当代地理硏究的全新技术平台。信息 化、数字化的历史性进程,不仅拓宽了地理学的视野,而且深化了人类对地理过程的认识,促进了地理学逻辑思维由归纳推理向演绎推理的重大转变,使地理学理论有可能 推向更系统、更综合的新境界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1)以观察为重点。通过调查和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得出结论 (2)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3)存在逻辑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很难发展假设、发展理论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经验主义模式 感知经验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1)逻辑实证主义的核心思想 方法是从否定经验主义而来,其目的就是“精确地发现客观规律”。实证主义认为: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 两者缺一不可。 实证主义方法的步骤:根据经验提出一个先验的命题或模型: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证明该命题是否成立,如果命题不成立,那么有两种调整 途径:一种是调整命题,另一种是修改假设条件:然后重新论证,如果多次验证都成立,则认为该命题是具有普遍合理性的规律。 (2)人文地理学的革命性变化一一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 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2)研究中采用演绎逻辑。即从某一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 主义采用的数量化技术使研究更具有精确性 (3)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在的不足 )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把人都看成类似经济学中的“经济人”。2)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 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的。但事实上,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同条件的地域严格来说是没有的,既是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状态下也是不同的,因此寻找普 适性规律的硏究意义不大。3)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多变量系统,难以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10)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综合地、系统地描述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对比分析,并解释其成因与内部联系的规律性;对传统地理观念提出了批评,把 地理学建立在实地考察基础之上。比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和李特尔早1——2个世纪。 (11)明末清初出现的“经世致用”、“讲求实际”的实学思潮,有: 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沿革地理、军事地理及外国地理等知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主要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洪亮吉(1746— 1809)的人口理论。提出人口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就可能蕴藏着社会危机。提出了两种人口控制方法:天地调剂之法;君相 调剂之法。 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主要以大量的史书、地方志和游记为主。一是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 理知识。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2、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鸦片战争—建国前) 鸦片战争后到上世纪初,国门打开,西方地理学思想开始传入中国。是古代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转变的时期。一方面,翻译外国人的地理著作,编写地理著作。如林则徐组 织翻译了英国人Hugh Murray 的《世界地理大全》(中译名《四洲志》),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一本世界地理。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我国编写的第一部世界地理专著。另 一方面,西方学者和探险者对我国的考查,对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时有上百人对我国进行过考查,范围由沿海到内地,遍及中国。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1866-1933),1908年发表了《地文学》一书,1909年创办了“中国地理学会”,1910年地理学会创刊了《地学杂志》。 此外,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学习地理专业,引进地理学思想。 丁文江(1887-1936),留学于英国。竺可桢(1890-1974)留学于美国。他们创建了中国新的地理教学和研究机构,奠定了发展基础。 其后,黄国璋(1896-1966)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胡焕庸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 他们引进了西方新的地理学思想,培养了大批地理学人才,促进了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研究领域几乎遍及人文地理学的各个部门。 3、中国现代地理学的的发展(建国后——) 建国以后,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分四个阶段。 (1)1950-1957年 学习苏联的地理学思想,重视学习苏联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通过请苏联专家讲学,翻译苏联著作和论文,按苏联模式设置教学研究机构、编写 经济地理讲义等。否认人文地理学学的存在,仅仅发展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人口地理。 (2)1958-1966年 经济地理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地理工作者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如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工业布局等。西方的计量革命和哲学方法论的革新都没有 波及到中国,人文地理研究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 (3)1966-197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地理研究受到摧残,机构拆散、人员改行、资料散失。是中国人文地理发展的低潮。 (4)1978-今 由于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的对外开放,迎来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春天。1981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文地理学术讨论会,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口 号。1985年全国主要大学地理系开始开设人文地理学方面的课程。近年来,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快的发展。 五、当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1、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更为广泛深入。地理学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相邻学科相互交融、汇合,互为补充、共同解答着人类面临的前瞻性问 题。因此,进行跨学科、多层次的大综合研究不仅使地理学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优势具体化、程序化,而且拓宽了地理学的领域,造就了新的学科生长点。 2、内部分支学科间的发展更为协调统一。近代地理学分化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二元状态阻碍了地理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现代统一地理学发展,克服了二元论思维, 消除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脱节,使地理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发展更趋协调、统一。 3、宏观研究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微观机理过程研究深入发展。地理学宏观综合研究正由区域为主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即整个地球表层的动态变化过程。地理过程微观研 究也在深入。 4、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参与了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的解决。地理学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地理研究,为解决人类面 临的重大全球性、区域性问题做出了诸多贡献。 5、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历史性更新,理论思维面临重大转变。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正构成当代地理研究的全新技术平台。信息 化、数字化的历史性进程,不仅拓宽了地理学的视野,而且深化了人类对地理过程的认识,促进了地理学逻辑思维由归纳推理向演绎推理的重大转变,使地理学理论有可能 推向更系统、更综合的新境界。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1) 以观察为重点。通过调查和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得出结论。 (2) 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3) 存在逻辑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很难发展假设、发展理论。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经验主义模式 感知经验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1)逻辑实证主义的核心思想 该方法是从否定经验主义而来,其目的就是“精确地发现客观规律”。实证主义认为: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 两者缺一不可。 实证主义方法的步骤:根据经验提出一个先验的命题或模型;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证明该命题是否成立,如果命题不成立,那么有两种调整 途径:一种是调整命题,另一种是修改假设条件;然后重新论证,如果多次验证都成立,则认为该命题是具有普遍合理性的规律。 (2)人文地理学的革命性变化——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 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 2)研究中采用演绎逻辑。即从某一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 主义采用的数量化技术使研究更具有精确性。 (3)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在的不足 1)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把人都看成类似经济学中的“经济人”。2)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 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的。但事实上,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同条件的地域严格来说是没有的,既是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状态下也是不同的,因此寻找普 适性规律的研究意义不大。3)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多变量系统,难以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