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影响种群数量消涨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关系。 4、菜蛾 菜蛾的为害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路,从 现有防治方法的合理利用和新的防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上有所启发。 (1)为害特点及害状,越冬虫态、场所 (2)成、幼虫的主要习性、特点及其与防治的关系,尤其是成虫寿命、产卵期、幼虫对食料的要求等。 (3)影响种群发生的主要因子及其关系。 (4)防治策略和方法。 5、温室白粉虱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温室面积的不断扩大,该虫的发生为害将会越来越突出,故要求本节内容要尽可 能讲透,使学生对该虫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有较清楚轮廓。 主要内容参前几节 6、油菜潜叶蝇:美洲斑潜蝇 根据油菜潜叶蝇的发生、为害特点,参照简述各节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7、跳甲类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72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2学时。教学过程中安排课程论文1篇。课程结束前后按排3-4周的生产实 习。 本课程是一门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有 些内容要根据省内、外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实际、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不断的充实、更新和调整。 教学过程中,根据三基原则(基三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还应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 学,即:课堂实验、生产实习和课程论文等。在理论讲授方法上,可精讲、略讲和安排并检查学生自学相结合,坚特在 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注意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习题与作业: 基本概念: 1 综合治理 2经济闽值 3经济允许水平4防治指标 5 自然平衡 6平衡位置 7农田生态系统 8作物的补偿作用 9 完全生活史周期 10千母与干雌 11受害率与被害指数 12植物检疫 13害虫与虫害 14隔年羽化现象 15地下害虫 16马瀵诱杀 17种群的内禀增长力 18抽样调查 19挖沟阻杀 20糖醋液 21世代重叠 回答问题: 1造成农作物虫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2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四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属哪种途径? 3灯光诱杀对哪些害虫有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确定防治适期的原则是什么? 5深翻地为什么能够防虫?它对哪些害虫的防效较好? 6作物的抗虫机制有哪些? 7束草诱杀可防治哪些害虫?应在何时束草? 8树干涂白的防虫原理是什么?可以防治哪些害虫?涂白的时间应如何掌握? 9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在高温干早的年份或季节发生量大、为害重,为什么? 10蛴蜡、金针虫和蝼蛄在小麦、玉米等作物苗期的害状各有何特征?保苗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1鉴定蛴螬种类时,主要依据哪些特征? 12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的区别特征是什么? 13我省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类群有哪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