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l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 等自然环境的恶变造成大量人口的自发迁移。突厥中华书局,190年,第15144989页。①①⑥王溥:《唐会要》,中 内迁人口的分布从空间上东起河北道营州,西至陇华书局,195年,第16796.12.1569页。0宋祁、欧阳 右道凉州,相当广阔。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人口迁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6028.6064,6045415 页。⑩王钦若:《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第5153页,又见于 徙客观上必然带上人的文化信息符号,突厥移民的《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循吏传,田仁会,中华书局,1975年,第 衣食住行接受了内地文化的潜移默化。人是社会的5623页。③陈子昂《陈拾遗集》卷四第156页。⑥本部分参考了 细胞,个人小变化的加聚,成就社会的大变化,历史吴松弟的观点参见吴松弟著《中国移民史》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 在人口迁徙互动中发展进步。 社,1997年。⑩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复旦大学博土学位论 文,1988年,第159页。⑨魏征等:《隋书》卷七十四《赵仲卿传》,中 华书局,1973年,第1697页。关于突厥移民的安置地点,《赵仲卿 注释 传》先云:“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继又云:“明年, ①主要有:袁祖亮:《丝绸之路人口研究》,新鑑人民出版社,1998年 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九云 袁祖亮:《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人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年;“帝又遣赵仲卿为启民筑金河、定襄二城。”欧阳修:《新五代史》, 郭宏珍:《突厥语诸族社会组织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华书局,1974年第32页。⑥北宁州的都督是阿史那苏尼失,另 年;徐黎丽主编《突厥人变迁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②③⑩ 据《金石萃编》卷三十八《阿史那忠碑》阿史那苏尼失之子阿史那忠 ⑩②②⑩⑤③⑨⑨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872、曾任长州都督。《唐会要》七十三卷云:“封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 1873、1872、1871、181、1697、1873、1874、21、46、135页。④⑥0④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于,处其部落于河南朔方之地。”可见,河南 的③⑥0⑤⑥@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第6236、朔方是当时安置东突厥降人最主要的地区,因夏州在贞观二年平梁 5884,5907、6073、6074、6238、6562、5569、5572、5568、5630页。⑤⑦ 师都前本名朔方郡,所谓“朔方”“河南朔方”即指夏州。今在内蒙 ⑧0①Q④④④①④⑩①⑤@⑤@的6⑥刘昫等:《旧唐 古自治区五原县南,原以汉人置州,唐初废,贞观四年因迁入突厥降 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5154、5156、5169、2253、2253、5155、户复置,后除贞观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废省外皆长期存在。 5168-5169、2632、5162-5163、5159、5165-5166、5159、5158、1520 1522、1525、5180、5168、1407、5168、5159、1641、5172页。⑨李百药 责任编辑:王轲 《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156页。①①王钦若:《册府元龟》 Population Migrat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urkic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ui and Tang dyi igration between inland and Turkic was more frequent, and the seale and number were larger.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were wars, politics, natural famine and Turkic immigrants were mainly dis- tributed along the northern border zone,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he long process of ethnic integration Because of the mutual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 the customs of clothing, food, shelter, marriage nd funeral of Turkic immigrants change eople, as carriers of cultural symbols 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population migration; Turkic;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3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base等自然环境的恶变造成大量人口的自发迁移。 突厥 内迁人口的分布从空间上东起河北道营州,西至陇 右道凉州,相当广阔。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人口迁 徙,客观上必然带上人的文化信息符号,突厥移民的 衣食住行接受了内地文化的潜移默化。 人是社会的 细胞,个人小变化的加聚,成就社会的大变化,历史 在人口迁徙互动中发展进步。 注释 ①主要有:袁祖亮:《丝绸之路人口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年; 袁祖亮:《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人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年; 郭宏珍:《突厥语诸族社会组织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徐黎丽主编《突厥人变迁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 年。 ②③􀃊􀁉􀁔 􀃊􀁉􀁘􀃊􀁊􀁔􀃊􀁊􀁕􀃊􀁊􀁖􀃊􀁊􀁗􀃊􀁋􀁚􀃊􀁋􀁛􀃊􀁌􀁒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 年,第 1872、 1873、1872、1871、1881、1697、1873、1874、21、46、1335 页。 ④⑥􀃊􀁉􀁛􀃊􀁊􀁙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年,第 6236、 5884、5907、6073、6074、6238、6562、5569、5572、5568、5630 页。 ⑤⑦ ⑧⑩􀃊􀁉􀁕􀃊􀁉􀁙􀃊􀁊􀁒􀃊􀁊􀁘􀃊􀁋􀁒􀃊􀁋􀁘􀃊􀁋􀁙􀃊􀁌􀁔􀃊􀁌􀁖􀃊􀁌􀁘􀃊􀁌􀁚􀃊􀁌􀁛􀃊􀁍􀁓􀃊􀁍􀁔􀃊􀁍􀁙􀃊􀁍􀁛􀃊􀁎􀁒􀃊􀁎􀁖􀃊􀁎􀁘刘昫等:《 旧唐 书》, 中 华 书 局, 1975 年, 第 5154、 5156、 5169、 2253、 2253、 5155、 5168—5169、2632、5162—5163、5159、5165—5166、5159、5158、1520、 1522、1525、5180、5168、1407、5168、5159、1641、5172 页。 ⑨李百药: 《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年,第 156 页。 􀃊􀁉􀁓􀃊􀁌􀁓王钦若:《册府元龟》, 中华书局,1960 年,第 1514、4998 页。 􀃊􀁉􀁖􀃊􀁉􀁗􀃊􀁊􀁓􀃊􀁎􀁗王溥:《唐会要》,中 华书局,1955 年,第 1687、1796、162、1569 页。 􀃊􀁉􀁚􀃊􀁊􀁛􀃊􀁋􀁕􀃊􀁋􀁖􀃊􀁍􀁚宋祁、欧阳 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第 6028、6036、4044、6045、4115 页。 􀃊􀁋􀁓王钦若:《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 年,第 5153 页,又见于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循吏传·田仁会》,中华书局,1975 年,第 5623 页。 􀃊􀁌􀁕陈子昂:《陈拾遗集》卷四,第 156 页。 􀃊􀁌􀁗本部分参考了 吴松弟的观点,参见吴松弟著《中国移民史》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 社,1997 年。 􀃊􀁌􀁙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1988 年,第 159 页。 􀃊􀁍􀁒魏征等:《隋书》卷七十四《赵仲卿传》,中 华书局,1973 年,第 1697 页。 关于突厥移民的安置地点,《赵仲卿 传》先云:“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继又云:“明年, 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七十九云: “帝又遣赵仲卿为启民筑金河、定襄二城。”􀃊􀁍􀁕欧阳修:《新五代史》, 中华书局,1974 年,第 32 页。 􀃊􀁍􀁘北宁州的都督是阿史那苏尼失,另 据《金石萃编》卷三十八《阿史那忠碑》阿史那苏尼失之子阿史那忠 曾任长州都督。 《唐会要》七十三卷云:“封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 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处其部落于河南朔方之地。”可见,河南 朔方是当时安置东突厥降人最主要的地区,因夏州在贞观二年平梁 师都前本名朔方郡,所谓“朔方”“河南朔方”即指夏州。 􀃊􀁎􀁕今在内蒙 古自治区五原县南,原以汉人置州,唐初废,贞观四年因迁入突厥降 户复置,后除贞观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废省外皆长期存在。 责任编辑:王 轲 Population Migrat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urkic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iu Xingying Abstract: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between inland and Turkic was more frequent, and the scale and number were larger.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were wars, politics, natural famine and so on. Turkic immigrants were mainly dis⁃ tributed along the northern border zone,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he long process of ethnic integration. Because of the mutual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 the customs of clothing, food, shelter, marriage and funeral of Turkic immigrants changed imperceptibly.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people, as carriers of cultural symbols,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population migration; Turkic;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35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