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杨润林等:冻土覆盖下液化场地桩基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133· 正弦波 0.06 0.04 0.02 -0.02 -0.04 -0.06 10 12 时间/4 Denali地震波 0.15 0.10 0.05 -0.05 -0.10 0.150 10 时间 东口本大地震波 0.6 0.4 0.2 -2 0.4 12 16 2024 时向/ 图3输入地震波加速度时程 Fig.3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of input seismic waves 2试验现象与分析 毕后出现不能完全恢复的塑性变形,桩顶位移很大. 水泥砂浆层下滑明显且有不均匀下沉,致使原有坡 加载工况1:正弦波,峰值加速度(PGA)约为 度改变,并伴随出现了大量裂缝.左侧水沟内水位 0.05g,卓越周期为1s.加载过程中模型箱仅有轻 变化很大,持续产生水泡,有“涌水”现象出现.可观 微晃动,模型箱中土层的加速度以及桩身的应变和 察到桩身既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液化也变得 位移都很小,总体上整个模型仅有微小的反应 明显,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水沟内有水逸散到 正弦波加载完毕1h后,开始加载工况2:Denali 箱外. 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约为0.148g,卓越周期为1.12 东日本大地震波加载完毕2h后,将工况3中的 s.加载过程中,模型箱晃动明显,桩身有一定变形, 片段1调幅1.5倍后作为工况4进行加载,峰值加 振动结束后恢复成原状,桩顶位移较小.水泥砂浆 速度约为0.7g,卓越周期为0.12s.加载过程中模 层随箱体晃动,相对砂土层有很小的下滑但基本无 型箱剧烈晃动,沿加载方向两侧的箱壁变形明显. 变形,图1中的左侧水沟有气泡产生,水位略微上 桩的塑性变形加大,且桩己已经将与砂浆层接触部分 升.桩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加速度有一定的放大,砂 的砂浆完全压坏,出现横贯砂浆层的通长裂隙,导致 土层底部开始有发生液化的趋势 桩与砂浆层基本分离.砂浆层的下滑和不均匀下沉 Denali地震波加载完毕2h后,开始加载工况 显著,振动完毕后己无坡度可言,砂土层液化更为严 3:东日本大地震波,加载时长40s.由于试验台要求 重,水沟内不停有水喷出到箱外 单次波形最多输入4000个数据点,所以在实际操作 2.1不同工况加速度对比 中,东日本大地震波被截为两个片段连续加载.两 根据图4加速度反应可作下述分析.工况1:模 个片段时长各20s,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468g和 型反应轻微,各点加速度基本一致.工况2:砂土中 0.53g,卓越周期分别为0.12s和0.14s.加载过程 加速度A3的峰值加速度大于A1,说明砂土层可以 中,模型箱晃动加剧,钢管桩亦大幅度晃动,振动完 放大输入地震波;冻土层的加速度A7与测点A3的第 1 期 杨润林等: 冻土覆盖下液化场地桩基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图 3 输入地震波加速度时程 Fig. 3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of input seismic waves 2 试验现象与分析 加载工况 1: 正弦波,峰值加速度( PGA) 约为 0. 05 g,卓越周期为 1 s. 加载过程中模型箱仅有轻 微晃动,模型箱中土层的加速度以及桩身的应变和 位移都很小,总体上整个模型仅有微小的反应. 正弦波加载完毕 1 h 后,开始加载工况 2: Denali 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约为 0. 148 g,卓越周期为 1. 12 s. 加载过程中,模型箱晃动明显,桩身有一定变形, 振动结束后恢复成原状,桩顶位移较小. 水泥砂浆 层随箱体晃动,相对砂土层有很小的下滑但基本无 变形,图 1 中的左侧水沟有气泡产生,水位略微上 升. 桩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加速度有一定的放大,砂 土层底部开始有发生液化的趋势. Denali 地震波加载完毕 2 h 后,开始加载工况 3: 东日本大地震波,加载时长 40 s. 由于试验台要求 单次波形最多输入 4000 个数据点,所以在实际操作 中,东日本大地震波被截为两个片段连续加载. 两 个片段时长各 20 s,峰值加速度分别为 0. 468 g 和 0. 53 g,卓越周期分别为 0. 12 s 和 0. 14 s. 加载过程 中,模型箱晃动加剧,钢管桩亦大幅度晃动,振动完 毕后出现不能完全恢复的塑性变形,桩顶位移很大. 水泥砂浆层下滑明显且有不均匀下沉,致使原有坡 度改变,并伴随出现了大量裂缝. 左侧水沟内水位 变化很大,持续产生水泡,有“涌水”现象出现. 可观 察到桩身既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 液化也变得 明显,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水沟内有水逸散到 箱外. 东日本大地震波加载完毕 2 h 后,将工况3 中的 片段 1 调幅 1. 5 倍后作为工况 4 进行加载,峰值加 速度约为 0. 7 g,卓越周期为 0. 12 s. 加载过程中模 型箱剧烈晃动,沿加载方向两侧的箱壁变形明显. 桩的塑性变形加大,且桩已经将与砂浆层接触部分 的砂浆完全压坏,出现横贯砂浆层的通长裂隙,导致 桩与砂浆层基本分离. 砂浆层的下滑和不均匀下沉 显著,振动完毕后已无坡度可言,砂土层液化更为严 重,水沟内不停有水喷出到箱外. 2. 1 不同工况加速度对比 根据图 4 加速度反应可作下述分析. 工况 1: 模 型反应轻微,各点加速度基本一致. 工况 2: 砂土中 加速度 A3 的峰值加速度大于 A1,说明砂土层可以 放大输入地震波; 冻土层的加速度 A7 与测点 A3 的 ·13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