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 27 No 4 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文摘要7] 果部署的松南76井,获得稳产天然气13×10m3/d的 高产商业气流,并发现了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天然气TE1121 20000421 田——孤家子气田。研究实践证明:在松辽盆地南部饱和水介质中石油运移解析模型及结果分析[刊]康 地区,构造斜坡和鞍部的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可以形永尚,陈连明..∥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4).92 成优于构造高点的高产油气田(藏)。在今后油气勘探 中,应该对占该区总面积70%的尚未钻探的斜坡和向 以石油运移通道几何形状比较规则、渗透率分布 斜等非构造领域进行重新评价研究。图3参4(孙大比较均匀而且运移通道被水饱和为假设条件,建立了 明摘) 石油运移解析模型,用于在不同运移道道性质条件下, 主题词油气运移定量聚散动平衡渗流 评价运移速度、还移量、运移距离随时阔的变化关系 扩散地质模型数学模型非构造涫气藏 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在运移过程中,石油的黏度越大 运移量越小、运移距离越短、运移速度越慢,而且速度 TE112 20020的递减也越快;压差越大,石油运移的距离越长、运移 西伯利亚地台尤鲁布钦一托霍莫油气聚集带多期成藏量越大,同时运移速度也越快,速度递减缓慢。图3参 模式探讨[刊]/李国都,金之钧.∥石油勘探与开1(康永尚摘) 发.-2000,27(4).87-91 主题词油气运移渗流解析法数学模型 西伯利亚地台拜基特盆地的尤鲁布钦一托霍莫油盆地演化数值模拟 气聚集带的油气藏是迄今在地球沉积圈层内已发现的 最古老的特大型油气藏。简要介绍了该油气聚集带的TE112.113 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和里菲系含油气特征;通过地层埋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有效 藏史分析,恢复了烃源岩的生烃史,论证了该油气聚集性的对比研究[刊]/李素梅,刘洛夫.,∥石油勘探与 带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期次。里菲系烃源岩第一次大量开发.-200,27(4).95~98 生、排烃发生于晚里菲世的中期,里菲纪末的褶皱运动 为了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 及伴随的上升运动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遭到改造和破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柴 坏;里菲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发生在文德纪、寒武纪一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为例,对海相成熟油、盐湖相低 二叠纪,这一时期该区虽然也发生过差异升降运动,并熟油中烃类组分(甾、萜类化合物)和非烃组分(吡咯类 且形成了许多大型局部构造,但抬升规模较小,烃源岩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定量分析 的生烃作用基本没有终止,形成了大量油气藏;二叠纪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原油中烃类生物标志物差异显著, 末一三叠纪的基性岩浆作用加强了烃源岩的生烃、排受原始母质类型成熟度的影响大,而吡咯类化合物的 烃作用;新构造运动期间该地区的整体抬升使地层温种类与分布型式相对变化较小,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 度和压力降低,大量烃类从地层水中游离出来,成为已性。确认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可显示相对较强的油气运 形成油气藏的非常客观的烃类补充来源。图4参15移分馏效应。产生油气运移分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极 (李国都摘) 性作用,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比甾、萜类化合物的运移分 主题词西伯利亚地台元古代地层油气聚馏效应强,可能是二者产生极性差异的机理不同。吡 集带油气生成地质历史油气藏形成地质类比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有其独特的优 法塔里木盆地 势。图5表2参6(李素梅摘)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