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基础学习交流 1臭氧层好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 地球生物的生存。 2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 的酸度pH5.6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p低于5.6时, 降水即称为酸雨。 3.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 量减少,病虫害频发,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危害:出现沙尘暴、气候 异常等。应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防护林,以林护草。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 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①植被②CO2③S02④氟氯烃⑤变暖⑥酸化⑦生长发育⑨皮肤癌、白内 3.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引起的后果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洋中) 知识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 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 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2)间接价值:参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调节生态平衡。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 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存在的基因库相信将来一定有用 3.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 天敌的地区)等 4.(1)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 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 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给即将灭绝物种的最后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利用人工授精、 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4)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等;同时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宜传教育。 思维拓展应用 例1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 吸收200300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 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例2B 第3页第 3 页 基础学习交流 1.臭氧层好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 地球生物的生存。 2.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 的酸度 pH5.6 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 pH 低于 5.6 时, 降水即称为酸雨。 3.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 量减少,病虫害频发,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危害:出现沙尘暴、气候 异常等。应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防护林,以林护草。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 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①植被 ②CO2 ③SO2 ④氟氯烃 ⑤变暖 ⑥酸化 ⑦生长发育 ⑧皮肤癌、白内 障 3.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引起的后果: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洋中)。 知识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 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3 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 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2)间接价值:参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调节生态平衡。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 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存在的基因库相信将来一定有用。 3.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 天敌的地区)等。 4.(1)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 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 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给即将灭绝物种的最后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利用人工授精、 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4)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等;同时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思维拓展应用 例 1 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 吸收 200~300 nm 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 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例 2 B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