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月考试 高一(上)语文试题答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B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5段可知,唐代月宫、桂、蟾蜍、玉兔、 嫦娥等神话意象开始非常密集地岀现,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并非只是“开始 出现”) 2.A(A项,张冠李戴,原文第四段说的是“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以后, 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3.C(项,以偏概全,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 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BA项,黛玉在临死前嘱托紫鹃一定要让她亲自把自己送回家乡,是因 为不愿意呆在这个令她伤心的贾府,表达自己的愤恨之情。C项,“焚帕”时没有 任何犹豫,“她对爱情还是有着期待”错误,这里表达了她内心极端的痛苦、对宝 玉的深深的埋怨和对爱情的彻底决绝。D项,“贾母从来没有”错误,“直接导致了 黛玉的死亡”错误,黛玉是因为无法追求到自己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扼杀。 5、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分) ①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音乐之喜反衬夭亡之悲,以迎喜热闹的气氛反衬潇湘馆 的凄凉冷淸,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令人难忘,震撼人心。②运用了渲染手法,“竹 梢风动”“月影移墙”寥寥几笔,渲染了黛玉死时凄凉、阴冷、萧瑟的场景气氛, 更加有力地烘托了小说主题。 6、黛玉临死之时:“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说到好 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人们认为这是画龙点睛的神妙之笔,试具体分析好 在什么地方。(5分) 解析这里考查对于含蓄语句的理解。 答案:①黛玉临终前这句呼喊“宝玉!宝玉!”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 爱;②“你好—--”中的“好”字和省略号 还表达了对宝玉背叛爱情 的满腔怨愤;③省略号“——”在无尽的语言中倾泻了黛玉满腹的幽怨。言有尽 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感人至深。令人为之低徊,为之流泪。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 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 “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 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8.A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 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写 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C项,“仍 持怀疑态度”错误,原文“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表达了肯定的态度。D项 “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有误,这一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要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月考试 高一(上) 语 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B(B 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 5 段可知,唐代月宫、桂、蟾蜍、玉兔、 嫦娥等神话意象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并非只是 “开始 出现”) 2.A(A 项,张冠李戴,原文第四段说的是“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以后, 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3.C(C 项,以偏概全,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 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B A 项,黛玉在临死前嘱托紫鹃一定要让她亲自把自己送回家乡,是因 为不愿意呆在这个令她伤心的贾府,表达自己的愤恨之情。C 项,“焚帕”时没有 任何犹豫,“她对爱情还是有着期待”错误,这里表达了她内心极端的痛苦、对宝 玉的深深的埋怨和对爱情的彻底决绝。D 项,“贾母从来没有”错误,“直接导致了 黛玉的死亡”错误,黛玉是因为无法追求到自己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扼杀。 5、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 分) ①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音乐之喜反衬夭亡之悲,以迎喜热闹的气氛反衬潇湘馆 的凄凉冷清,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令人难忘,震撼人心。 ②运用了渲染手法,“竹 梢风动”“月影移墙”寥寥几笔,渲染了黛玉死时凄凉、阴冷、萧瑟的场景气氛, 更加有力地烘托了小说主题。 6、黛玉临死之时:“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 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人们认为这是画龙点睛的神妙之笔,试具体分析好 在什么地方。(5 分) 解析 这里考查对于含蓄语句的理解。 答案:①黛玉临终前这句呼喊“宝玉!宝玉!”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 爱; ②“你好----”中的“好”字和省略号 “----”还表达了对宝玉背叛爱情 的满腔怨愤; ③省略号 “----”在无尽的语言中倾泻了黛玉满腹的幽怨。言有尽 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感人至深。令人为之低徊,为之流泪。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7.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 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 “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 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8.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 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写 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C 项,“仍 持怀疑态度”错误,原文“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表达了肯定的态度。D 项, “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有误,这一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