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横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 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査。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 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査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乐山城、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 佛”可知,作者是按地点变化写的。 4)考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 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④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②人工的精巧胜过 天然。(2)B(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4)横线:佛像高71 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神态: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 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5)与开头 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点评】(1)本题考査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 境理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髙,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 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 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 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 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j)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 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4)横线:佛像高 71 米,鼻长 5.6 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 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 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乐山城、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 佛 ”可知,作者是按地点变化写的。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 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②人工的精巧胜过 天然。(2)B(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 (4)横线:佛像高 71 米,鼻长 5.6 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神态: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 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5)与开头 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 境理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 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 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 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 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 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