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差积分信号外,还有当地产生的频差M,和厂内各调频机组的输出功率 P1、P2……等。按照满足(322)式的方程+R(△P+aJKa)=0给出输出信号△P 接到相应机组的控制电动机,调节他们的功率给定值。 3)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 在式(3-22)中,可认为jah代表了系统计划外负荷的数值(K是一个转换常数), 在调频结束时,计划外负荷是按一定比例在调频机组间进行分配的。证明从略。 4)优缺点 1、集中制调频的主要优点是各机组的功率分配是有比例的,也即式中的a,a是 按照经济分配的原则给出的。a的确定还要在下一节当中作详细介绍 2、图3-13所示分散机制调频的主要缺点是各调频装置的误差会带来系统内 无休止的无谓的功率交换。 五、分区调频法 (一)、分区控制误差ACE 1)区间联络线上的功率基本上应该维持在计划的数值 2)分区调频方程式必须能判断当时负荷的变动是否 发生在本区之内,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系统A 系统B 3)判别原理:设经联络线由A端向B端的功率为pa 图3-14联合电力系统示意图 pn+pmn=0当B区内负荷突然增长,A区负荷不变 时,整个系统的频率都会下降,即有A<0。A、B两区内的调频器随即动作, 増加各机组的出力,联络线上就会出现由A端向B端的功率增量,即△PA>0 A区:△P>0与异号 B区:同时在另一端必有△Pa<0,与同号 4)要使得非负荷变化区内的调频机组在系统调频过程中尽可能少输出调频功 率,这当然也要利用该区流出功率增量与频差异号的关系 5)可以找到某个常数,如在上例A区是κA,使得KA+AP在整个调频过程中 取值虽不为零,但也不大,于是就可以运用如下的A区调频方程式 其中p为A区机组输出的调频功率,可为正也可为负。仍以图3-14系统为 例,当B区负荷增加时,4<0,A,>0;由于有适当因子K4,致KA+AP≈0,差积分信号外,还有当地产生的频差 f ,和厂内各调频机组的输出功率 P1、P2 、……等。按照满足(3-22)式的方程 f + Ri(Pci +i Kfdt) = 0 给出输出信号  Pc 接到相应机组的控制电动机,调节他们的功率给定值。 3)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 在式(3-22)中,可认为 fdt 代表了系统计划外负荷的数值(K 是一个转换常数), 在调频结束时,计划外负荷是按一定比例在调频机组间进行分配的。证明从略。 4)优缺点: 1、集中制调频的主要优点是各机组的功率分配是有比例的,也即式中的 i ,i 是 按照经济分配的原则给出的。 i 的确定还要在下一节当中作详细介绍。 2、图 3-13 所示分散机制调频的主要缺点是各调频装置的误差会带来系统内 无休止的无谓的功率交换。 五、分区调频法 (一)、分区控制误差 ACE 1)区间联络线上的功率基本上应该维持在计划的数值。 2)分区调频方程式必须能判断当时负荷的变动是否 发生在本区之内,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3)判别原理:设经联络线由A端向B端的功率为 PAB, PAB + PBA = 0 当 B 区内负荷突然增长,A 区负荷不变 时,整个系统的频率都会下降,即有 f  0。A、B 两区内的调频器随即动作, 增加各机组的出力,联络线上就会出现由 A 端向 B 端的功率增量,即  PAB  0 A 区:  PAB  0 与 f 异号; B 区:同时在另一端必有  PBA  0 ,与 f 同号。 4)要使得非负荷变化区内的调频机组在系统调频过程中尽可能少输出调频功 率,这当然也要利用该区流出功率增量与频差异号的关系。 5)可以找到某个常数,如在上例 A 区是 KA ,使得 A Ptie K f +  在整个调频过程中 取值虽不为零,但也不大,于是就可以运用如下的 A 区调频方程式 KAf + PtieA + PA = 0 其中 PA 为 A 区机组输出的调频功率,可为正也可为负。仍以图 3-14 系统为 例,当 B 区负荷增加时, f  0,PtieA  0 ;由于有适当因子 KA ,致 KAf + PtieA  0, 系统A 系统B PAB 图 3-14 联合电力系统示意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