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 智能系统学报 第4卷 种子期望拓扑,按照大致自相似的规则复制生 育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的大突破,对人类文明产生重 长,用云模型中的熵和超熵控制变异的程度,生成的 大影响 每一次网络结构,相当于云模型中的一个云滴.这样 参考文献: 不仅模拟生成了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特征的复杂网 络,而且较好地反映了网络演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李德毅,杜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M)北京:国防工 在用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过程中,将研究 业出版社,2005 对象表示为节点,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示为边,节点的 [2 ]L IDeyi,DU Y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uncertainty[M 1 位置、节点的属性,边的属性、以及边的距离等等都 Boca Ratn,USA:Chapman Hall/CRC,2007 [3]LIDeyi,XAO Liping,HAN Yanni,et al Network think- 可以赋予特定的物理含义.例如:交通网中的城市规 ing and network intelligence [J].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模,因特网中的节点吞吐量,万维网中的网站点击 Intelligence,2007,4845:36-58 率,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个人威望等等都可以用节点 [4李德毅,刘坤,孙岩,等.涌现计算:从无序掌声到有 的质量来表示;而交通网络中的城市间的地理距离、 序掌声的虚拟现实[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 通信网络中节点间的带宽、万维网中超文本间的链 37(10):1248-1257 接次数、人际关系网中的关系的疏密程度等等,都可 作者简介: 以用节点间的距离表示.更进一步地,网络拓扑中的 李德毅,男,1944年生,中国工程院 节点,代表各种各样的实体,节点的属性可借助物理 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 学中的粒子性来表征.节点间的边可借助物理学中 师,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 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 的波动性来表征.以此为基础,形成计算实验平台, 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 研究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模拟复杂网络在什么样 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的临界条件下会发生网络节点的级联失效或连锁崩 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研究 溃行为,这就是网络化的智能3).它区别于使用传 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 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网络路由算法、WB搜索 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 引擎等的网络智能,也区别于传统的分布式智能. 机语言信息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 发现复杂网络中不确定性的规律性,无序中的 院院长.长期从事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在国际 有序性,竞争中的协同性,又称网络化数据挖掘.把 上第一次提出控制流一数据流图对方法,1985年获得国际 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方法,针对实际的复杂网络, EEE总部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最佳学术成果奖;1999年 提出通过拓扑势方法,挖掘出最能代表它的骨干拓 攻克世界难题三级倒立摆动平衡问题,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 合会(FAC)杰出论文奖.他创造的云模型用于不确定性知 扑结构,排列出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次序边的重要 识的表示和推理,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 性次序,发现不同的社团成员,以及挖掘出社团的结 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在数据 构模式等,都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挖掘和信息安全方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 项目和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先后获得2项国际学术成就奖 4结束语 15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科学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是高度分化,学科在不 奖1项、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 项,荣获何梁何利奖.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部分被S℃等 断细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另一方面是高度 国际三大索引收录并被上千人次引用,出版中文专著5部, 融合,更多地呈现学科交叉和综合的趋势.这种特征 英文专著2部,主编技术丛书7部 在人工智能研究中表现尤其突出.秉承人工智能学 科交叉的天性,并把它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必将孕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ki.net种子 ———期望拓扑 ,按照大致自相似的规则复制生 长 ,用云模型中的熵和超熵控制变异的程度 ,生成的 每一次网络结构 ,相当于云模型中的一个云滴. 这样 不仅模拟生成了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特征的复杂网 络 ,而且较好地反映了网络演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在用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过程中 ,将研究 对象表示为节点 ,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示为边 ,节点的 位置、节点的属性 ,边的属性、以及边的距离等等都 可以赋予特定的物理含义. 例如 :交通网中的城市规 模 ,因特网中的节点吞吐量 ,万维网中的网站点击 率 ,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个人威望等等都可以用节点 的质量来表示 ;而交通网络中的城市间的地理距离、 通信网络中节点间的带宽、万维网中超文本间的链 接次数、人际关系网中的关系的疏密程度等等 ,都可 以用节点间的距离表示. 更进一步地 ,网络拓扑中的 节点 ,代表各种各样的实体 ;节点的属性可借助物理 学中的粒子性来表征. 节点间的边可借助物理学中 的波动性来表征. 以此为基础 ,形成计算实验平台 , 研究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 ,模拟复杂网络在什么样 的临界条件下会发生网络节点的级联失效或连锁崩 溃行为 ,这就是网络化的智能 [ 324 ] . 它区别于使用传 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网络路由算法、W EB搜索 引擎等的网络智能 ,也区别于传统的分布式智能. 发现复杂网络中不确定性的规律性 ,无序中的 有序性 ,竞争中的协同性 ,又称网络化数据挖掘. 把 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方法 ,针对实际的复杂网络 , 提出通过拓扑势方法 ,挖掘出最能代表它的骨干拓 扑结构 ,排列出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次序、边的重要 性次序 ,发现不同的社团成员 ,以及挖掘出社团的结 构模式等 ,都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4 结束语 科学发展到今天 ,一方面是高度分化 ,学科在不 断细分 ,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 ;另一方面是高度 融合 ,更多地呈现学科交叉和综合的趋势. 这种特征 在人工智能研究中表现尤其突出. 秉承人工智能学 科交叉的天性 ,并把它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 ,必将孕 育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的大突破 ,对人类文明产生重 大影响. 参考文献 : [ 1 ]李德毅 ,杜 鹢.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M ]. 北京 : 国防工 业出版社 , 2005. [ 2 ]L IDeyi, DU Yi. A 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uncertainty[M ]. Boca Raton,USA: Chapman & Hall/CRC, 2007. [ 3 ]L IDeyi, X IAO L ip ing, HAN Yanni, et al. Network think2 ing and network intelligence [J ]. Lecture Notes in A 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7, 4845: 36258. [ 4 ]李德毅 ,刘 坤 ,孙 岩 ,等. 涌现计算 :从无序掌声到有 序掌声的虚拟现实 [J ]. 中国科学 E辑 :技术科学 , 2007, 37 (10) : 124821257. 作者简介 : 李德毅 ,男 , 1944年生 ,中国工程院 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 师 ,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 ,中国 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 副理事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 息科学部主任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研究 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 , 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院计算 机语言信息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 院院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学术研究 ,在国际 上第一次提出控制流 —数据流图对方法 , 1985年获得国际 IEEE总部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最佳学术成果奖 ; 1999年 攻克世界难题三级倒立摆动平衡问题 ,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 合会 ( IFAC)杰出论文奖. 他创造的云模型用于不确定性知 识的表示和推理 ,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 ,创 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 ,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在数据 挖掘和信息安全方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 项目和国防预先研究项目. 先后获得 2项国际学术成就奖、 6· 15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 1项、三等奖 2项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二等奖 4 项 ,荣获何梁何利奖. 发表学术论文 170余篇 ,部分被 SC I等 国际三大索引收录并被上千人次引用 ,出版中文专著 5部 , 英文专著 2部 ,主编技术丛书 7部. ·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4卷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