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原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 Glomerella cingulata ( Stonem) Schrenk et Spauld,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无 性态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e命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 et S 异名为:果生盘长孢 Gloeosporium 3“ fructigenum Berk.。分生孢子盘埋生 于寄主表皮下,枕状,无刚毛,成熟 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成 层,圆柱形或倒钻形,单胞无色 大小为15~20μm×1.5~20um。 图8-4苹果炭疽病菌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柱形或长卵 1.子囊壳内含子囊及子囊孢子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圆形,两端各含1个油球或中间含1 个油球,大小为10~35um×37~70um,平均12~16um×4~6um。分生孢子可陆续 大量产生并混有胶质,集结成团时呈绯红色,遇水时胶质溶解,致使分生孢子分散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该菌的有性态很少发生。子囊壳着生于黑色的瘤状子座内,每个子座含 1至数个子囊壳。子囊壳暗褐色,烧瓶状,外部附有毛状菌丝,子囊壳的直径为85~300μ m。子囊长棍棒形,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大小为55~70μm×9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12-22μm×3.5~5.0μm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40℃,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5%以上 分生孢子在20%苹果浸汁中萌发最好,在蒸馏水中则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 范围为25~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 炭疽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枣、栗、柑 橘、荔枝、芒果等多种果树以及刺槐等树木。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上的病果、僵果、果台、干枯的枝条、病虫危害的 破伤枝条等处越冬,也能够在梨、葡萄、枣、核桃、刺槐等寄主上越冬。次年春天越冬病菌 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初次侵染。果实发病以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 次侵染,生长季节不断出现的新病果是病菌反复再次侵染和病害蔓延的重要来源。分生孢子 落到果面上萌发产生芽管、附着胞和侵入丝,经伤口、皮孔或直接穿过表皮侵入果实。苹果 炭疽病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即果园内有中心病株,树上有中心病果。果园内的中心病株先发 病,发病重,并由此向周围树上蔓延:由中心病果向下呈伞状扩展,树冠内膛较外部病果多 中部较上部多,而且多数发生在果实的肩部 病菌自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果实。在北方地区,侵染盛期一般从5月底到6月初开 始,8月中下旬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皮孔木栓化程度提高,侵染减少。炭疽病菌具有潜 伏侵染的特点。潜育期一般为3~13d,最短1.5d,最长可达114d。幼果感染的潜育期长, 果实成熟后感染的潜育期短。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之后开始进入发病盛期,采 收前约15~20d达发病高峰。南方苹果产区基本规律相同,但发病较早,进入发病盛期快 贮藏期如果条件适宜,受侵染的果实仍可发病。贮藏期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岀现在苹果采后 35d以内。 发病条件图 8-4 苹果炭疽病菌 1.子囊壳内含子囊及子囊孢子 2. 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病原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chrenk et Spauld,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无 性态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et Sacc., 异名为:果生盘长孢 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分生孢子盘埋生 于寄主表皮下,枕状,无刚毛,成熟 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成 一层,圆柱形或倒钻形,单胞无色, 大小为 15~20μm×1.5~2.0μm。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柱形或长卵 圆形,两端各含 1 个油球或中间含 1 个油球,大小为 10~35μm×3.7~7.0μm,平均 12~16μm×4~6μm。分生孢子可陆续 大量产生并混有胶质,集结成团时呈绯红色,遇水时胶质溶解,致使分生孢子分散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该菌的有性态很少发生。子囊壳着生于黑色的瘤状子座内,每个子座含 1 至数个子囊壳。子囊壳暗褐色,烧瓶状,外部附有毛状菌丝,子囊壳的直径为 85~300μ m。子囊长棍棒形,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大小为 55~70μm×9μm,内含 8 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12~22μm×3.5~5.0μm。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 12~40℃,最适温度为 28~3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5%以上。 分生孢子在 20%苹果浸汁中萌发最好,在蒸馏水中则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 范围为 25~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80%以上。 炭疽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枣、栗、柑 橘、荔枝、芒果等多种果树以及刺槐等树木。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上的病果、僵果、果台、干枯的枝条、病虫危害的 破伤枝条等处越冬,也能够在梨、葡萄、枣、核桃、刺槐等寄主上越冬。次年春天越冬病菌 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初次侵染。果实发病以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 次侵染,生长季节不断出现的新病果是病菌反复再次侵染和病害蔓延的重要来源。分生孢子 落到果面上萌发产生芽管、附着胞和侵入丝,经伤口、皮孔或直接穿过表皮侵入果实。苹果 炭疽病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即果园内有中心病株,树上有中心病果。果园内的中心病株先发 病,发病重,并由此向周围树上蔓延;由中心病果向下呈伞状扩展,树冠内膛较外部病果多, 中部较上部多,而且多数发生在果实的肩部。 病菌自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果实。在北方地区,侵染盛期一般从 5 月底到 6 月初开 始,8 月中下旬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皮孔木栓化程度提高,侵染减少。炭疽病菌具有潜 伏侵染的特点。潜育期一般为 3~13d,最短 1.5d,最长可达 114d。幼果感染的潜育期长, 果实成熟后感染的潜育期短。一般 7 月份开始发病,8 月中下旬之后开始进入发病盛期,采 收前约 15~20d 达发病高峰。南方苹果产区基本规律相同,但发病较早,进入发病盛期快。 贮藏期如果条件适宜,受侵染的果实仍可发病。贮藏期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出现在苹果采后 35d 以内。 发病条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