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对对联(4分 32.写出下列文学中称呼的具体所指。(8分) 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①三曹 下联 ②上联 ③李杜 下联:学子论古今 ④小李杜: 27.和“千峰笋石干株玉”对偶,且意境一致的 ⑤苏辛 一句是() ⑥孔孟 A.万里关山万里情B.万树松萝万朵云 ⑦初唐四杰 C.一树插花一放翁D.干顷良田干重碧 ⑧唐宋八大家: 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门联。它构思奇巧 33.写出下列作者名号的具体所指。(5分) 上联有七个“朝”字,下联有七个“长”字,各 ①青莲居士 ②香山居 有两种读音,写的是庙前大海的景色。这幅对联士: 怎么读?(3 ④东坡居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⑤易安居士 ⑥稼轩居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⑦靖节先生 ⑧柳泉先 9.填空。(6分) 根据下列成语、诗句、对联。填写出相关的人 ⑨文木老人: ⑩烟波钓 物,或作家姓名,或诗文篇目 徒 ①择善而从( 34.文化常识填空。(10分) ②觥筹交错( ①“文房四宝”指: ③花飞莫遣随流水,必有渔郎来问津 ②“岁寒三友”指: ③画家的爱物一-“花中四君子”指 ④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 ④“五岳”指: ⑤“四大名著”指 ⑤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⑥唐三大诗人指 ⑦古代把山的 水的 ⑥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叫作阴,山的 水的 30.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叫作阳 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 ③古代称男子二十岁左右为 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4分) 年,三十岁为 之年,四十岁为 A.品韵方晓丝竹雅① 之年,五十岁为 之年,六十岁为 执毫始觉草篆神② 之年,七十岁为 B.和二弦撷趣生旦净①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② 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陋室铭》 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 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鹊之志”、“心旷 神怡”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史记·陈 涉世家》和《岳阳楼记》 C.《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 蒲松龄。 D.《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两篇作品,前者是元曲,后者是宋词,其中“天 净沙”、“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 “秋思”、“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33 26.对对联(4 分) 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 ②上联: 下联:学子论古今 27.和“千峰笋石干株玉”对偶,且意境一致的 一句是 ( ) A.万里关山万里情 B.万树松萝万朵云 C.一树插花一放翁 D.干顷良田干重碧 28.下面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门联。它构思奇巧, 上联有七个“朝”字,下联有七个“长”字,各 有两种读音,写的是庙前大海的景色。这幅对联 怎么读?(3 分)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9.填空。(6 分) 根据下列成语、诗句、对联。填写出相关的人 物,或作家姓名,或诗文篇目。 ①择善而从( ) ②觥筹交错( ) ③花 飞 莫 遣 随 流 水 , 必 有 渔 郎 来 问 津 。 ( ) ④王 侯 无 种 英 雄 志 , 燕 雀 喧 喧 安 得 知 。 ( ) ⑤世上 疮痍 诗中 圣哲 民间疾 苦笔 底波澜 ( ) ⑥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30.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 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 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4 分) A.品韵方晓丝竹雅① 执毫始觉草篆神② B.和二弦撷趣生旦净①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② 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陋室铭》 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 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鹊之志”、“心旷 神怡”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史记·陈 涉世家》和《岳阳楼记》。 C.《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 蒲松龄。 D.《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两篇作品,前者是元曲,后者是宋词,其中“天 净沙”、“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 “秋思”、“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32.写出下列文学中称呼的具体所指。(8 分) ①三曹: ②三苏: ③李杜 ④小李杜: ⑤苏辛: ⑥孔孟: ⑦初唐四杰: ⑧唐宋八大家: 33.写出下列作者名号的具体所指。(5 分) ①青莲居士: ②香山居 士: ③六一居士: ④东坡居 士: ⑤易安居士: ⑥稼轩居 士: ⑦靖节先生: ⑧柳泉先 生: ⑨文木老人: ⑩烟波钓 徒: 34.文化常识填空。(10 分) ①“文房四宝”指: ②“岁寒三友”指: ③画家的爱物 ――“花中四君子”指: ④“五岳”指: ⑤“四大名著”指: ⑥唐三大诗人指 ⑦ 古代把山的 、水的 叫 作 阴 , 山 的 、水的 叫作阳。 ③古代称男子二十岁左右为 之 年 , 三 十 岁为 之年 , 四 十岁 为 之年,五十岁为 之年,六十岁为 之年,七十岁为 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