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周一星、王玉华(2001),“中国是不是低度城镇化?”《中国人口科学》,6期,39-4 页 19周一星(1996),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地理科学,3期,198-206 20周一星、孟延春(1997),沈阳的郊区化:兼论中西方郊区化的对比,地理学报,52 (4),289-299 21 Yixing Zhou, Laurence J. C Ma(2000),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ubanization in China Urban Geography, Vol 21, No 3, 205-236 22周一星、孟延春(1998),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城市规划汇刊》,3期, 22-27 23周一星(199),对城市郊区化要因势利导,《城市规划》,199,4期,13-17页 23周一星、孟延春著(200),《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科学出版社 24冯健(2001),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人文地理》,2001,6期,30-35 页 25赵新平、周一星,“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 2002年2期,132-138页 26巴朗斯基“经济地理学上的位置”,“城市经济地理研究”,见《经济地理论文集》。科学 出版社1985年 27侯仁之(1979),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3-4期或《地理学 报》,34(4,315-328 28杨葆亭(1983),我国中古海港城市历史发展阶段及其规律探讨,《城市规划》,4期 29杨齐、王法辉(1990),城镇发展条件的评价方法一以漳州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 9(3),20-22 0阿历克山德森(1956),美国城市的经济结构,刘丕竞译,商务印书镜,1963年 31周一星等(1988),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地理学 报》,43(4),287-298 32田文祝、周一星(191),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地理研究》,10(1),12-25 33周一星、孙则昕(1997),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地理研究》,16(1),11-2 34周一星(1987),确定城市性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经济地理》,7(3),222-225 35周一星(2000,“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管理世界》,3期,18-25页 36许学强(1982),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和预测,《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3期,40-4918 周一星、王玉华(2001),“中国是不是低度城镇化?”《中国人口科学》,6 期,39-45 页 19 周一星(1996),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地理科学,3期,198-206 20 周一星、孟延春(1997),沈阳的郊区化:兼论中西方郊区化的对比,地理学报,52 (4),289-299 21 Yixing Zhou, Laurence J. C.Ma (2000),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ubanization in China”, Urban Geography, Vol.21, No.3, 205-236 22 周一星、孟延春(1998),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城市规划汇刊》,3 期, 22-27 23 周一星(1999),对城市郊区化要因势利导, 《城市规划》,1999, 4期, 13-17页 23 周一星、孟延春著(2000),《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科学出版社 24 冯健(2001),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人文地理》,2001,6期,30-35 页 25 赵新平、周一星,“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 2002 年 2 期,132-138 页 26 巴朗斯基“经济地理学上的位置”,“城市经济地理研究”,见《经济地理论文集》。科学 出版社,1985年 27 侯仁之(1979),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3—4期 或《地理学 报》, 34(4), 315-328 28 杨葆亭(1983),我国中古海港城市历史发展阶段及其规律探讨,《城市规划》,4期 29 杨齐、王法辉(1990),城镇发展条件的评价方法—以漳州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 9(3),20—22 30 阿历克山德森(1956),美国城市的经济结构,刘丕竞译,商务印书镜,1963年 31 周一星等(1988),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地理学 报》,43(4),287—298 32 田文祝、周一星(1991),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地理研究》,10(1),12—25 33 周一星、孙则昕(1997),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地理研究》,16(1),11-22 34 周一星(1987),确定城市性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经济地理》,7(3),222—225 35 周一星(2000),“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管理世界》,3期,18-25页 36 许学强(1982),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和预测,《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3期,40—4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