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值得指出的是,康他在理论理性领域虽然用先验辑取代了落克和休谈的知识心理学 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是与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他用包括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意识 的先天综合取代了休谟等人的心理联想,但仍然停留于意识的范围。皮尔士看到了康德对洛 克和休谟的超越,也看到了康德在追求普遍性和先天性时并未超越意识和经验的范围,而这 也正是皮尔士本人的理论的基本倾向。皮尔士1871年在谈到自己的实在论之后写道:“实际 上,康德所谓的哥白尼式转向,准确地讲,乃是从关于实在的唯名论观点到实在论观点的过 渡。认为实在对象是由心灵决定的,这一观点乃是康德哲学之本质。而这无非是认为,任何 概念和直观都必然地进入到关于某个对象的经验中,它们并不是短暂的和偶然的,相反都具 有客观有效性……”(8.15)正是按照上述观点,皮尔士在1868和1878年用康德关于综合 判断的最高原理来回答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无论我的经验的真理性如何普遍,…… 却都与经验的条件不可分割”(2691;5.332) 皮尔士肯定了康德的先验主义对洛克和休谟的心理联想主义的超越,也肯定了康德用经 验综合来解决普遍和必然的问题,但他企图从康德仍然存在的心理主义中解脱出来,或者说 使逻辑和整个认识进一步超越作为心理主义表现形态的个体的意识活动的界限。他提出达到 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用他所创立的符号学对康德的先验逻辑加以改造。 如果说康德的先验主义是用先验的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来建构逻辑和认识的统一性,皮 尔士则是借助符号的统一性来建构逻辑和认识的统一性。皮尔士著作中经常谈到的“一致性 统一体”概念指的不是自我意识中客观的观念统一体,而是主体间对客体的表达的语义学上 的一致性,后者是通过符号达到的。这种一致性也只有在符号解释的维度上才能确定。皮尔 士在1866年说:“我们发现,任何判断都受某一个一致性条件的支配;它的诸因素必定能形 成一个统一体,这个一致性统一体属于我们所有的判断,因而可以说是属于我们的;或者不 如说我们是属于它的,因为它属于全体人类的判断 由此可见,皮尔士所求的一致性统一性超越了自我意识的个体的统一性。他要在符号的 致性中寻求人的意识的统一性。人的思想、甚至人的存在本身都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意 识是一个模糊的术语……有时意识常指‘我思’,或者思想中的统一体;但这个统一体无非 是一致性,或对一致性的认知。一致性属于每个符号,就它是一个符号而言,……无论如何 决没有人的什么意识因素不能在语词中找到相应的东西……,人使用的语词或符号就是人本 身……人这个有机体只是思想的一个工具。而人的同一性在于他的行为和思想的一致性。”2 皮尔士由这种一致性概念进一步提出了无限的共同体概念。主体间的统一性正是通过这种无 限的共同体达到的 皮尔士对康德先验逻辑的这种符号学改造对美国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莫里斯所提出的实用主义符号学是美国实用主义发展上的重要的一环,在超越近代哲 学的实体性形而上学上起了推动作用。这种符号学的具体含义虽然与皮尔士所指有很大不同, 但它的形成受到皮尔士的直接启发。当代分析哲学中关于通过逻辑句法和逻辑语义学来解决 传统哲学的种种问题的那些学派的主张同样可以在皮尔士的符号学中找到理论来源。人们甚 至可以说,皮尔士的符号学开了现代西方科学逻辑分析的先河。 转引自阿佩尔:《哲学的改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第96页 2转引同上书第97页。5 值得指出的是,康德在理论理性领域虽然用先验逻辑取代了洛克和休谟的知识心理学, 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是与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他用包括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意识 的先天综合取代了休谟等人的心理联想,但仍然停留于意识的范围。皮尔士看到了康德对洛 克和休谟的超越,也看到了康德在追求普遍性和先天性时并未超越意识和经验的范围,而这 也正是皮尔士本人的理论的基本倾向。皮尔士 1871 年在谈到自己的实在论之后写道:“实际 上,康德所谓的哥白尼式转向,准确地讲,乃是从关于实在的唯名论观点到实在论观点的过 渡。认为实在对象是由心灵决定的,这一观点乃是康德哲学之本质。而这无非是认为,任何 概念和直观都必然地进入到关于某个对象的经验中,它们并不是短暂的和偶然的,相反都具 有客观有效性……”(8.15)正是按照上述观点,皮尔士在 1868 和 1878 年用康德关于综合 判断的最高原理来回答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无论我的经验的真理性如何普遍,…… 却都与经验的条件不可分割”(2.691;5.332) 皮尔士肯定了康德的先验主义对洛克和休谟的心理联想主义的超越,也肯定了康德用经 验综合来解决普遍和必然的问题,但他企图从康德仍然存在的心理主义中解脱出来,或者说 使逻辑和整个认识进一步超越作为心理主义表现形态的个体的意识活动的界限。他提出达到 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用他所创立的符号学对康德的先验逻辑加以改造。 如果说康德的先验主义是用先验的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来建构逻辑和认识的统一性,皮 尔士则是借助符号的统一性来建构逻辑和认识的统一性。皮尔士著作中经常谈到的“一致性 统一体”概念指的不是自我意识中客观的观念统一体,而是主体间对客体的表达的语义学上 的一致性,后者是通过符号达到的。这种一致性也只有在符号解释的维度上才能确定。皮尔 士在 1866 年说:“我们发现,任何判断都受某一个一致性条件的支配;它的诸因素必定能形 成一个统一体,这个一致性统一体属于我们所有的判断,因而可以说是属于我们的;或者不 如说我们是属于它的,因为它属于全体人类的判断。”1 由此可见,皮尔士所求的一致性统一性超越了自我意识的个体的统一性。他要在符号的 一致性中寻求人的意识的统一性。人的思想、甚至人的存在本身都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意 识是一个模糊的术语……有时意识常指‘我思’,或者思想中的统一体;但这个统一体无非 是一致性,或对一致性的认知。一致性属于每个符号,就它是一个符号而言,……无论如何 决没有人的什么意识因素不能在语词中找到相应的东西……,人使用的语词或符号就是..人本 身……人这个有机体只是思想的一个工具。而人的同一性在于他的行为和思想的一致性 ...。”2 皮尔士由这种一致性概念进一步提出了无限的共同体概念。主体间的统一性正是通过这种无 限的共同体达到的。 皮尔士对康德先验逻辑的这种符号学改造对美国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莫里斯所提出的实用主义符号学是美国实用主义发展上的重要的一环,在超越近代哲 学的实体性形而上学上起了推动作用。这种符号学的具体含义虽然与皮尔士所指有很大不同, 但它的形成受到皮尔士的直接启发。当代分析哲学中关于通过逻辑句法和逻辑语义学来解决 传统哲学的种种问题的那些学派的主张同样可以在皮尔士的符号学中找到理论来源。人们甚 至可以说,皮尔士的符号学开了现代西方科学逻辑分析的`先河。 1 转引自阿佩尔:《哲学的改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第96页。 2 转引同上书第97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