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时间方式辅助器材 阐述 第四节课讲解幻灯片13 (1)可接触头皮漂浅剂性质温和,可直接用于头皮上,共有 (45分钟) 两种形态 油性漂浅剂:使用一定数量的氨来达到高度漂浅。因为 增加了油性成份,所以性质温和,因此可直接用于头皮上而 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与过氧化物混合后,P值大约是9。 音状漂浅剂:是最常用的漂浅剂,因为所含的护发素使 它们更温和,而且粘稠的膏状可使产品固定在头发中,而不 会流淌或滴落下来。它们也可直接用于头皮上,F值与油 性漂浅剂大约相同 上述这两种漂浅剂可加入催化剂来增加它们的强力 些催化剂可增强漂浅剂的門值,使之更趋碱性,于是就加 快了氧化过程的速度。H值的增加是由于使用了强碱盐及过 硫酸盐等化学品的结果。因为催化剂可使过氧化氢的强度增 加一倍,所以与可接触头皮漂浅剂混合的过氧化氢一定不能 超过20度 幻灯片14(2)非接触头皮漂浅剂:(漂粉)含有碱性盐和高强度的氧 化剂,当与过氧化物混合时,就成为一种高强度的漂浅产 品。这些漂浅剂比油性或膏状漂浅剂强烈得多,所以漂浅速 度很快。因为它们不含油或膏,所以会刺激头皮,引起烧伤 和起泡。因此它们通常用于不接触头皮的漂浅程序,比如挑 染和交织染浅等 但护发素可为头皮和头发提供保护。有些非接触头皮漂 粉含有蛋白护发素,有助于在漂浅过程中防止化学损伤。这 种类型的漂粉比那些不含护发素的漂浅剂具有明显的优越 性。在漂浅过程中,其中的护发素能够保护头发的内部蛋白 结构及每根发茎的表面。当漂粉涂到头发上时,它的PH值大 约是10.3。 5分钟样品展漂浅剂样品 教师拿出样品给同学们展示(教师介绍品牌,阅读说明 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宜观感党产品,并引导阅读说明书的 习惯 幻灯片15显色剂(双氧奶) 过氧化氢是染发和漂浅头发中最常用的显色剂或氧化 剂。它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和强度进行混合。最常用的是20 度的强度。“强度”指的是当分子被分解为水和氧气后,从过 氧化物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氧气量。过氧化氢也是一种显色剂 或氧化剂,因为永久性染发剂需要过氧化物来作用于它们的 颜色分子。它的PH值在2.5至4.5之间。 在漂浅头发中,通常用氨或其它碱金属来激活或提高过 氧化物的門值,使之碱性更强。一旦被高碱性物质活化,过 氧化物就能够作为氧化剂,漂浅或收缩头发的颜色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四节课 (45分钟) 5 分钟 讲解 样品展 示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 漂浅剂样品 幻灯片 15 (1)可接触头皮漂浅剂性质温和, 可直接用于头皮上, 共有 两种形态。 ⚫ 油性漂浅剂:使用一定数量的氨来达到高度漂浅。因为 增加了油性成份, 所以性质温和, 因此可直接用于头皮上而 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与过氧化物混合后, PH 值大约是 9。 ⚫ 膏状漂浅剂:是最常用的漂浅剂,因为所含的护发素使 它们更温和, 而且粘稠的膏状可使产品固定在头发中, 而不 会流淌或滴落下来。它们也可直接用于头皮上, PH 值与油 性漂浅剂大约相同。 上述这两种漂浅剂可加入催化剂来增加它们的强力。这 些催化剂可增强漂浅剂的 PH 值, 使之更趋碱性, 于是就加 快了氧化过程的速度。PH 值的增加是由于使用了强碱盐及过 硫酸盐等化学品的结果。因为催化剂可使过氧化氢的强度增 加一倍, 所以与可接触头皮漂浅剂混合的过氧化氢一定不能 超过 20 度。 (2)非接触头皮漂浅剂:(漂粉)含有碱性盐和高强度的氧 化剂, 当与过氧化物混合时, 就成为一种高强度的漂浅产 品。这些漂浅剂比油性或膏状漂浅剂强烈得多, 所以漂浅速 度很快。因为它们不含油或膏, 所以会刺激头皮, 引起烧伤 和起泡。因此它们通常用于不接触头皮的漂浅程序, 比如挑 染和交织染浅等。 但护发素可为头皮和头发提供保护。有些非接触头皮漂 粉含有蛋白护发素, 有助于在漂浅过程中防止化学损伤。这 种类型的漂粉比那些不含护发素的漂浅剂具有明显的优越 性。在漂浅过程中, 其中的护发素能够保护头发的内部蛋白 结构及每根发茎的表面。当漂粉涂到头发上时, 它的 PH 值大 约是 10.3。 教师拿出样品给同学们展示(教师介绍品牌,阅读说明 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觉产品,并引导阅读说明书的 习惯) 显色剂(双氧奶) 过氧化氢是染发和漂浅头发中最常用的显色剂或氧化 剂。它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和强度进行混合。最常用的是 20 度的强度。“强度”指的是当分子被分解为水和氧气后, 从过 氧化物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氧气量。过氧化氢也是一种显色剂 或氧化剂, 因为永久性染发剂需要过氧化物来作用于它们的 颜色分子。它的 PH 值在 2.5 至 4.5 之间。 在漂浅头发中, 通常用氨或其它碱金属来激活或提高过 氧化物的 PH 值, 使之碱性更强。一旦被高碱性物质活化, 过 氧化物就能够作为氧化剂, 漂浅或收缩头发的颜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