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8· 新餐农业科学 45卷 充足,草木棵当年不开花,一般应在苗高70m左右翻压,另一方面要结合下茬作物的播种时期来考虑, 如果翻压后种冬麦,应争取在播种前40d翻压:禾本科绿肥植株最好在抽穗期翻压,十字花科绿肥植株 最好在上花下荚期。间、套种以及复播绿肥作物的翻压时期,应与后茬作物需肥规律相互合 (②压方法和港用量 先将绿肥茎叶切成10-20m长.然后撒在地面或施在沟里.随后翻耕入土壤中.一般入土1020 m深,砂质土可深些,粘质土可浅些。 绿肥的施用量 应视绿肥种类、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的情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定。 一般施 100-1500kg/667m鲜苗基本能满足作物需要.施用量过大,可能造成作物后期贪青迟熟。 (3)培肥效果 首蓿和其他豆 植物 样根部生有大量根 ,通过根瘤的作用,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 增加士 壤的氮肥。据测定g,1h2首蓿一年可在土壤中积累氨素60-1O5g,种过3-4年首蓿后,尽管地】 部分当作饲料带走了大量氨素,但庞大的根茬留给土壤的氮量和生物氮仍然相当可观。据测定1m 的根茬鲜重约在200- 40000 约含215kg的氮34kg的全鳞,90kg的全钾如此大量的根瘤茬不 仅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据测定种植3年首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长9.1%,氮素增加30%。草木樨等绿肥的鲜草和根系产量四,一般667m2可达1250~2500kg,最 高达到4000kg,种两年草木樨的地比未种的地,有机质增加0.96%,全氨增加0.08%,种过4年草木樨 的地比未种的地有机质增加39%:复播油莱绿肥一般1m2可产青体15000-22500g,翻压后土壤有 机质可比对照提高0.13-0.93g/kg,速效氨增加4.388g/kg,速效磷、钾分别较对照增加1.44-2. 32gkg、4.732L.00mg/kg:种植油葵也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翻压油葵前的9.62gkg,增加到翻压 后的10.81g/口。首蓿、草木樨、油葵等绿肥为深根系作物,在根茬和枯枝落叶被翻埋入土增加士 有机质的同时.主根长达2~5.穿土力很强.通过穿透和挤压作用,能使土壤流松.增强通透性、参水 性和保水性,有效的调节了土壤中水、气比例,改善土壤通透性和结构,其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是其 它农作物所不及。有资料表明,未种首蓿的地,土壤容重为1.44gm3,孔隙率45.7%;1年生首着 地,容重为1.41m3,孔隙率为6.8%:3-4年生苜蓿地,容重为1.34gm3,孔隙率为9.5%;油葵作 为绿肥翻压后,土壤容重,由翻压前的1.34-L.41gm3,下降到翻压后的1.25-1.28gam3并有利于 提高士壤有效水含量,从而可以提高后茬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由此可见,绿肥对补充土壤养分,更新 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效果 (4)增产数果 只要合理利用绿肥对培肥地力和作物增产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情况.每100kg豆科绿肥 能增产小麦80 60 玉米60 100g:首蓿耕翻后种任何作物,都有显著的增 产效果 般可以增产 20%左右,在其它条件配合下,还能成倍增产。据石河子地区121团场资料,首蓿茬地同非首蓿茬地比 较.玉米增产155.67%,棉花增产144.4%.小麦增产78.4%,高梁增产36.5%.后效可维持34年。 3.2间套作、轮作培肥 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 式。如一年多熟条件下小麦油莱)间作绿肥和复播油葵(玉米、黄豆)年内的换茬,称为间套作:小麦和 棉花等作物年间“换茬”或倒翟,草田之间的倒茬”等称为轮作。 3.2.】轮作倒茬的主要作用 (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连续种植同种作物通土壤传摇病害特别是新温棉花连作时间较长棉花苗枯病在许多连作 棉田发生习 ,实行麦棉、草棉轮作 ,更换其寄主,将达到碱轻农作物病害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2)合理利用土壤的养分 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士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通过 对吸收、利用营养元素能力不同而又具有互补作用的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可以协调前、后茬作物养分 的供应使作物均衡地利用士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境肥力的生产潜力。各种作物根系深度和发有程度不 同,所以不同根系特性的作物轮作茬口衔接合理,就可以全面地利用各层的养分和水分,协调作物间养 分、水分的供需关系 10042011Chi Publishing Hous All right .cnki ne充足, 草木樨当年不开花, 一般应在苗高 70 cm 左右翻压, 另一方面要结合下茬作物的播种时期来考虑, 如果翻压后种冬麦, 应争取在播种前 40 d 翻压; 禾本科绿肥植株最好在抽穗期翻压, 十字花科绿肥植株 最好在上花下荚期。间、套种以及复播绿肥作物的翻压时期, 应与后茬作物需肥规律相互合。 ( 2) 翻压方法和施用量 先将绿肥茎叶切成 10~ 20 cm 长, 然后撒在地面或施在沟里, 随后翻耕入土壤中, 一般入土 10~ 20 cm 深, 砂质土可深些, 粘质土可浅些。 绿肥的施用量。应视绿肥种类、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的情况和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定。一般施 1 000~ 1 500 kg/ 667 m 2鲜苗基本能满足作物需要, 施用量过大, 可能造成作物后期贪青迟熟。 ( 3) 培肥效果 苜蓿和其他豆科植物一样根部生有大量根瘤, 通过根瘤的作用, 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 增加土 壤的氮肥。据测定[ 10] , 1 hm 2 苜蓿一年可在土壤中积累氮素 60~ 105 kg, 种过 3~ 4 年苜蓿后, 尽管地上 部分当作饲料带走了大量氮素, 但庞大的根茬留给土壤的氮量和生物氮, 仍然相当可观。据测定 1 hm 2 的根茬鲜重约在 20 000~ 40 000 kg, 约含 215 kg 的氮, 34 kg 的全磷, 90 kg 的全钾, 如此大量的根瘤茬不 仅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 据测定种植 3 年苜蓿后, 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长9. 1% , 氮素增加 30% 。草木樨等绿肥的鲜草和根系产量[ 11] , 一般 667 m 2 可达 1 250~ 2 500 kg, 最 高达到4 000 kg, 种两年草木樨的地比未种的地, 有机质增加 0. 96%, 全氮增加 0. 08%, 种过 4 年草木樨 的地比未种的地有机质增加 39%; 复播油菜绿肥一般 1 hm 2 可产青体 15 000~ 22 500 kg, 翻压后土壤有 机质可比对照提高 0. 13~ 0. 93 g/ kg, 速效氮增加 4. 3~ 8. 8 mg/ kg, 速效磷、钾分别较对照增加 1. 44~ 2. 32 mg/ kg、4. 73~ 21. 00 mg/ kg; 种植油葵也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翻压油葵前的 9. 62 g/ kg, 增加到翻压 后的 10. 81 g/ kg [ 12] 。苜蓿、草木樨、油葵等绿肥为深根系作物, 在根茬和枯枝落叶被翻埋入土增加土壤 有机质的同时, 主根长达 2~ 5 m, 穿土力很强, 通过穿透和挤压作用, 能使土壤疏松, 增强通透性、渗水 性和保水性, 有效的调节了土壤中水、气比例, 改善土壤通透性和结构, 其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是其 它农作物所不及。有资料表明[ 10, 13] , 未种苜蓿的地, 土壤容重为 1. 44 g/ cm 3 , 孔隙率 45. 7%; 1 年生苜蓿 地, 容重为 1. 41 g/ cm 3 , 孔隙率为 46. 8%; 3~ 4 年生苜蓿地, 容重为1. 34 g/ cm 3 , 孔隙率为 49. 5%; 油葵作 为绿肥翻压后, 土壤容重, 由翻压前的 1. 34~ 1. 41 g/ cm 3 , 下降到翻压后的 1. 25~ 1. 28 g/ cm 3 , 并有利于 提高土壤有效水含量, 从而可以提高后茬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由此可见, 绿肥对补充土壤养分, 更新 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肥力, 改变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效果。 ( 4) 增产效果 只要合理利用绿肥对培肥地力和作物增产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 每 1 000 kg 豆科绿肥, 能增产小麦80~ 60 kg, 玉米 60~ 100 kg; 苜蓿耕翻后种任何作物, 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一般可以增产 20% 左右, 在其它条件配合下, 还能成倍增产。据石河子地区 121 团场资料, 苜蓿茬地同非苜蓿茬地比 较, 玉米增产 155. 67% , 棉花增产144. 4% , 小麦增产 78. 4% , 高粱增产 36. 5% , 后效可维持 3~ 4 年。 3. 2 间套作、轮作培肥 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 式。如一年多熟条件下小麦( 油菜) 间作绿肥和复播油葵( 玉米、黄豆) 年内的换茬, 称为间套作; 小麦和 棉花等作物年间 换茬 或 倒茬 , 草田之间的 倒茬 等称为轮作。 3. 2. 1 轮作倒茬的主要作用 ( 1) 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连续种植同种作物, 通过土壤传播病害, 特别是新疆棉花连作时间较长, 棉花黄枯萎病在许多连作 棉田发生严重, 实行麦棉、草棉轮作, 更换其寄主, 将达到减轻农作物病害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 2) 合理利用土壤的养分 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 自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通过 对吸收、利用营养元素能力不同而又具有互补作用的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 可以协调前、后茬作物养分 的供应, 使作物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 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生产潜力。各种作物根系深度和发育程度不 同, 所以不同根系特性的作物轮作茬口衔接合理, 就可以全面地利用各层的养分和水分, 协调作物间养 分、水分的供需关系。 ∋ 38 ∋ 新疆农业科学 45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