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致青年公民》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课文背景知识】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并坚持 诗歌创作。先后出版《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将军三部曲》、《甘蔗林 青纱帐》、《郭小川诗选》等十余本诗集 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 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 郁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 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 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年至1956年间,郭小川陆续写成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课文节选的这首诗歌即为组诗中 的一首。它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宣传鼓动诗。诗人采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 向人们揭示时代生活的真谛,召唤和鼓励青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 火热的斗争” 诗句响彻着时代的声音,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的这类诗作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这类诗作 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 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热 情奔放的气势。因其便于在群众集会上朗诵,此后成为政治抒情诗创作较为理想的诗体形式。 【课文阅读指导】 这是诗人郭小川1955至1956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组诗中的第一首,最初发表在1955年10月 《人民文学》上。1955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诗人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火一般的 激情,写了这首诗,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热的生活,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为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诗较长,选入教科书时作了删 节,主要删去了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过多的内容。 开篇诗人用称呼转变的方式,点明了题意。青年人的身份,不应该再称作“年轻人”。这不仅因为他们 “嬉游的童年”已经过去,更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这意味着青年人已不再是 自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人 接着诗人呼吁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即崭新的生活,表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先以假设句委婉地 告诫青年人不要一味单纯、天真,接着一转,提醒他们应该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将会面临许多困难、挫折。 经过这样的铺垫,诗人很自然地将诗歌推向第一个抒情高潮。诗人充满深情地描述了时代的特征,“它的 每一秒钟都过得极不平静,/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块沙石都在跃动……”充满了新生的创造力。火热的时代 正召唤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课文背景知识】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 年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并坚持 诗歌创作。先后出版《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将军三部曲》、《甘蔗林 ——青纱帐》、《郭小川诗选》等十余本诗集。 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 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 郁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 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 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 年至 1956 年间,郭小川陆续写成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课文节选的这首诗歌即为组诗中 的一首。它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宣传鼓动诗。诗人采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 向人们揭示时代生活的真谛,召唤和鼓励青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 火热的斗争”。 诗句响彻着时代的声音,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的这类诗作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这类诗作 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 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热 情奔放的气势。因其便于在群众集会上朗诵,此后成为政治抒情诗创作较为理想的诗体形式。 【课文阅读指导】 这是诗人郭小川 1955 至 1956 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组诗中的第一首,最初发表在 1955 年 10 月 《人民文学》上。1955 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诗人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火一般的 激情,写了这首诗,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热的生活,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为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诗较长,选入教科书时作了删 节,主要删去了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过多的内容。 开篇诗人用称呼转变的方式,点明了题意。青年人的身份,不应该再称作“年轻人”。这不仅因为他们 “嬉游的童年”已经过去,更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这意味着青年人已不再是 自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人。 接着诗人呼吁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即崭新的生活,表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先以假设句委婉地 告诫青年人不要一味单纯、天真,接着一转,提醒他们应该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将会面临许多困难、挫折。 经过这样的铺垫,诗人很自然地将诗歌推向第一个抒情高潮。诗人充满深情地描述了时代的特征,“它的 每一秒钟都过得极不平静,/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块沙石都在跃动……”充满了新生的创造力。火热的时代 正召唤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