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 1、合成 过程: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一·1-磷酸葡萄糖_P焦磷酸化酿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TP PPi (UDPG) 原合成酶(G)n+1+UDP (G)n 注:1)ψDRG可看作晨漬烍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 2)糖原引物是指原有的细胞内较小的糖原分子,游离葡萄糖不能作为UDPG的 葡萄糖基的接受体。 3)葡萄糖基转移给糖原引物的糖链末端,形成α-1,4糖苷键。在糖原合酶作 用下,糖链只能延长,不能形成分支。当糖链长度达到12~18个葡萄糖基时,分支酶将 约6~7个葡萄糖基转移至邻近的糖链上,以α-1,6糖苷键相接。 调节:糖原合成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2、分解 过程: (G)nt+1磷酸化(ωn+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_葡萄糖-δ-磷酸酧G+Pi 注:1)磷酸化酶只能分解α-1,4糖苷键,对a-1,6糖苷键无作用。 2)糖链分解至离分支处约4个葡萄基时,转移酶把3个葡萄基转移至邻近糖链 的末端,仍以 4糖苷键相接,剩下1个以α-1,6糖苷键与糖链形成分支的葡萄糖基 被α-1,6葡萄糖苷酶水解成游离葡萄糖。转移酶与α-1,6葡萄糖苷酶是同一酶的两种活 性,合称脱支酶 3)最终产物中约85%为1-磷酸葡萄糖,其余为游离葡萄糖 调节:磷酸化酶受共价修饰调节,葡萄糖起变构抑制作用。 五、糖异生途径 1、过程 乳酸 丙氨酸等生糖氨基酸 NADH 丙酮酸 丙酮酸 ATP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线粒体内) 天冬氨酸 苹果酸 GTP天冬氨酸 NADH 草酰乙配 苹果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3-磷酸甘油酸 NADH1,3-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ATP12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 1、合成 过程: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UDPG 焦磷酸化酶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TP PPi (UDPG) 糖原合成酶 (G)n+1+UDP (G)n 注:1)UDPG 可看作是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 2)糖原引物是指原有的细胞内较小的糖原分子,游离葡萄糖不能作为 UDPG 的 葡萄糖基的接受体。 3)葡萄糖基转移给糖原引物的糖链末端,形成α-1,4 糖苷键。在糖原合酶作 用下,糖链只能延长,不能形成分支。当糖链长度达到 12~18 个葡萄糖基时,分支酶将 约 6~7 个葡萄糖基转移至邻近的糖链上,以α-1,6 糖苷键相接。 调节:糖原合成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2、分解 过程: (G)n+1 磷酸化酶 (G)n+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G+Pi 注:1)磷酸化酶只能分解α-1,4 糖苷键,对α-1,6 糖苷键无作用。 2)糖链分解至离分支处约4个葡萄基时,转移酶把3个葡萄基转移至邻近糖链 的末端,仍以α-1,4 糖苷键相接,剩下1个以α-1,6 糖苷键与糖链形成分支的葡萄糖基 被α-1,6 葡萄糖苷酶水解成游离葡萄糖。转移酶与α-1,6 葡萄糖苷酶是同一酶的两种活 性,合称脱支酶。 3)最终产物中约 85%为 1-磷酸葡萄糖,其余为游离葡萄糖。 调节:磷酸化酶受共价修饰调节,葡萄糖起变构抑制作用。 五、糖异生途径 1、过程 乳酸 丙氨酸等生糖氨基酸 NADH 丙酮酸 丙酮酸 ATP 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线粒体内) 天冬氨酸 苹果酸 GTP 天冬氨酸 NAD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 3-磷酸甘油酸 NADH 1,3-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 ATP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