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部分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孔子语录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①《<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态度的语句是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此 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是“学而时习之;温故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 6.《出师表》诸葛亮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 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 ③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师表》 ④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默而识之,学而不 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形势时指出,不 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 ⑤论述从师之道的语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下三分,益州疲敝,”,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要这样的 ⑥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④,形式下,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 不亦君子⑤乎?”。 同”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在自叙本志 2.《鱼我所欲也》孟子 和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①《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设喻,是为了引“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本文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用关于“是故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推理和“呼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也。”的事实论证了“义”的存在。 树,芳花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源人生活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阡 我所欲也》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 ②陶渊明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 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路,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 8.《三峡》郦道元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 ①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或王命急宣,有时 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夏 4.《曹刿论战》《左传》 季水流的汹涌湍急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郦道元在《三峡》中抓住清幽闲静的特点, ②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描写春冬江水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以《曹刿论战》的内容作了髙度概括:“文中指岀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开始反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攻的阵地一一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一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一一辙乱 9.《杂说》(四)(《马说》)韩愈 旗靡之时。”这里,“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小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是指伯乐不常有。 “齐人三鼓。”之时,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三而竭。”;“辙乱”,“旗靡”是曹刿“下视其辙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登轼而望之”发现的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8 部分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孔子语录 ① 《<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是“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③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论述从师之道的语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④, 不亦君子⑤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设喻,是为了引 出本文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用关于“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推理和“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的事实论证了“义”的存在。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 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 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 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曹刿论战》 《左传》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 以《曹刿论战》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开始反 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 旗靡之时。”这里,“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彼竭我盈”是指 “齐人三鼓。”之时,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辙乱”,“旗靡”是曹刿“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发现的。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 《出师表》 诸葛亮 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 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 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形势时指出,不 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 下三分,益州疲敝,”,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要这样的 形式下,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 同”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在自叙本志 和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 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花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源人生活 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陶渊明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 路,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三峡》 郦道元 ①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夏 季水流的汹涌湍急。 ②郦道元在《三峡》中抓住清幽闲静的特点, 描写春冬江水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杂说》(四)(《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