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 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贸易顺差巨大,国际收支失衡,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 行量激增,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外 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 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同时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 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一次转型,那么下一个五年将要开始第二次转型。“十二五”中国应谋划从经 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结构转变,从而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 新动力。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提出,城镇化将是“十二五”期间带动经济增长、抵御国 际经济不稳定、改变国内不平衡发展现状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将是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中长期政策的 重要结合点。报告还特别强调,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性,将是实现扩大消费、改革二元 结构等目标的前提之一。另外,体制改革亦要在“十二五”提上日程。近年来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也大多是停 止在体制改革的门槛前,迈不过去,“十二五”不但要经济转型,还要社会转型,转型关健在于机制,从微观 上是企业机制,从宏观上是政府的行为机制。而在政府机制方面,中国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掌握世界上任何一个 政府没有的资源,政府行为正确与否对一个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十二五”推进改革已成为共识,但要突破 深层次体制障碍,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在当前转型的大背景下,难度更大。 各率奏十二五”规划动向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2009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指出,“十二五”规划战略重 点的选择上,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 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深化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 愿的研究。“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突出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原则。会议确定 了扩大内需,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等八大重点内容。具体为: 一是要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二是要 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有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三是要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调整优 化城乡结构:四是要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要通过节能减排,发 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是要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八是要通过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形成国际合作和对外竞争的新优势。 上述规划重点意味着“十二五”规划指标,将涵盖“十一五”规划中诸如GD(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 比重、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多项预期和约束性指标。 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 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贸易顺差巨大,国际收支失衡,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 行量激增,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外 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 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同时工业占 GDP 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 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一次转型,那么下一个五年将要开始第二次转型。“十二五”中国应谋划从经 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社会结构转变,从而为中国下一个 30 年的发展寻找 新动力。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提出,城镇化将是“十二五”期间带动经济增长、抵御国 际经济不稳定、改变国内不平衡发展现状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将是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中长期政策的 重要结合点。报告还特别强调,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性,将是实现扩大消费、改革二元 结构等目标的前提之一。另外,体制改革亦要在“十二五”提上日程。近年来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也大多是停 止在体制改革的门槛前,迈不过去,“十二五”不但要经济转型,还要社会转型,转型关键在于机制,从微观 上是企业机制,从宏观上是政府的行为机制。而在政府机制方面,中国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掌握世界上任何一个 政府没有的资源,政府行为正确与否对一个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十二五”推进改革已成为共识,但要突破 深层次体制障碍,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在当前转型的大背景下,难度更大。 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2009 年 9 月 28 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指出,“十二五”规划战略重 点的选择上,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 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深化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 题的研究。“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突出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原则。会议确定 了扩大内需,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等八大重点内容。具体为: 一是要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二是要 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三是要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调整优 化城乡结构;四是要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要通过节能减排,发 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是要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八是要通过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形成国际合作和对外竞争的新优势。 上述规划重点意味着“十二五”规划指标,将涵盖“十一五”规划中诸如 GDP(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 比重、森林覆盖率、单位 GDP 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多项预期和约束性指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