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由于一个设计是由不同的利益方完成的,因此,设计的最终解不能实现通常意义上的最 优,而且也不能由通常的优化算法得到。即使是多目标优化,也只能获取上面所说的非意愿 知识和实现非意愿决策。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做得很少,国外也正在开始切。最近,CIP 还组织了一个关于所谓ECN(Engineering as Collaborative Negotiation)的讨论aw. 既然,设计要由不同的利益方来完成,那么设计的完成就体现各参与方的主要利益。但是, 各参与方又具有不同的利益属主,选择这种解决方案或那种解决方案,会给各方带来不同的 利益,也就是说,参与各方对于决策会有不同的意愿。所以,认识的统一和合作的进行,就 要求各方在保证主要利益前提下,在次要利益上让步。这个过程,是通过对话完成的。其中 的规律,就构成了多利益方协调理论。 没有采用通常所谓“冲突消解”的说法。因为设计过程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节点就是决策。 从非意愿知识支持决策的视角看,冲突是客观的事实,只有改变某些参数和条件,或完全改 变方案,才能改变这个事实。但是设计中的许多决策,常常是由共构知识支持产生的,是一 种互动决策(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或共同决策(Joint Decision Making)。不 同视角会有不同的意愿,但是经过对话理解了其它利益方的视角和意愿后,往往会改变自己 的视角和意愿(含对自己利益的重新认识)并与其它利益方形成共识。这种形成共识与冲突 消解有本质上的不同,称为“协调”比较妥当。 设计是由人操作的,特别是许多不同利益方的人共同操作,而设计又要决定后续过程中 许多人的行为,同时,设计出来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所以设计绝对不可能是单纯的 技术问题,而是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并相互耦合的过程。传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 研究常常只注意其技术方面,这就不可能统帅设计全过程。 有时,价格、人、机、环境相容性等会以约束条件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它们同样也是 既有根据非意愿知识决策,又有根据共构知识决策的。对它们的处理在理论和方法上与满足 性能要求没有重大不同,这里就不展开了。 6、结论 1、制造业的竞争将是设计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是最快地引入最新技术,最短的开发周 期和最小的开发成本。 2、设计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和知识获取是资源依赖的,当智力 资源由垂直结构向水平结构转变时,参与设计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随之发生变化。 3、现代设计理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对传统设计理论的发展。方法和实现方法的工具必 须以理论的发展为指导。 4、现代设计理论应当至少有4部分内容:设计过程理论,性能需求驱动理论,知识流 理论和多利益方协调理论。 5、性能是功能和质量的集成,质量是功能实现和保持性的度量。功能特征可以由文字 说明、功能表达式和参数表3个要素描述,而质量特征则可以由对应的功能表达式、质量表 达式和参数表3个要素描述。 6、设计活动可以看成是知识流动的过程,在设计活动中有4类不同的知识流动,它们 在设计中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性质和作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和控制。 7、设计知识有独立于人的意愿的非意愿知识,经过交互过程才能获取的互动知识和多 方讨论后获取的共识知识的区别。基于上述不同类型知识的决策相应也有单方决策、互动决 策和共同决策的不同。 8、4类流动中有3类直接与智力资源单元有关,对于智力资源单元的研究,应当是知识 流理论不可缺少的内容。 9由于一个设计是由不同的利益方完成的,因此,设计的最终解不能实现通常意义上的最 优,而且也不能由通常的优化算法得到。即使是多目标优化,也只能获取上面所说的非意愿 知识和实现非意愿决策。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做得很少,国外也正在开始[16][17] 。最近,CIRP 还组织了一个关于所谓 ECN (Engineering as Collaborative Negotiation)的讨论[18] 。 既然,设计要由不同的利益方来完成,那么设计的完成就体现各参与方的主要利益。但是, 各参与方又具有不同的利益属主,选择这种解决方案或那种解决方案,会给各方带来不同的 利益,也就是说,参与各方对于决策会有不同的意愿。所以,认识的统一和合作的进行,就 要求各方在保证主要利益前提下,在次要利益上让步。这个过程,是通过对话完成的。其中 的规律,就构成了多利益方协调理论。 没有采用通常所谓“冲突消解”的说法。因为设计过程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节点就是决策。 从非意愿知识支持决策的视角看,冲突是客观的事实,只有改变某些参数和条件,或完全改 变方案,才能改变这个事实。但是设计中的许多决策,常常是由共构知识支持产生的,是一 种互动决策(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或共同决策(Joint Decision Making)。不 同视角会有不同的意愿,但是经过对话理解了其它利益方的视角和意愿后,往往会改变自己 的视角和意愿(含对自己利益的重新认识)并与其它利益方形成共识。这种形成共识与冲突 消解有本质上的不同,称为“协调”比较妥当。 设计是由人操作的,特别是许多不同利益方的人共同操作,而设计又要决定后续过程中 许多人的行为,同时,设计出来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所以设计绝对不可能是单纯的 技术问题,而是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并相互耦合的过程。传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 研究常常只注意其技术方面,这就不可能统帅设计全过程。 有时,价格、人、机、环境相容性等会以约束条件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它们同样也是 既有根据非意愿知识决策,又有根据共构知识决策的。对它们的处理在理论和方法上与满足 性能要求没有重大不同,这里就不展开了。 6、结论 1、制造业的竞争将是设计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是最快地引入最新技术,最短的开发周 期和最小的开发成本。 2、设计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和知识获取是资源依赖的,当智力 资源由垂直结构向水平结构转变时,参与设计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随之发生变化。 3、现代设计理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对传统设计理论的发展。方法和实现方法的工具必 须以理论的发展为指导。 4、现代设计理论应当至少有 4 部分内容:设计过程理论,性能需求驱动理论,知识流 理论和多利益方协调理论。 5、性能是功能和质量的集成,质量是功能实现和保持性的度量。功能特征可以由文字 说明、功能表达式和参数表 3 个要素描述,而质量特征则可以由对应的功能表达式、质量表 达式和参数表 3 个要素描述。 6、设计活动可以看成是知识流动的过程,在设计活动中有 4 类不同的知识流动,它们 在设计中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性质和作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和控制。 7、设计知识有独立于人的意愿的非意愿知识,经过交互过程才能获取的互动知识和多 方讨论后获取的共识知识的区别。基于上述不同类型知识的决策相应也有单方决策、互动决 策和共同决策的不同。 8、4 类流动中有 3 类直接与智力资源单元有关,对于智力资源单元的研究,应当是知识 流理论不可缺少的内容。 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