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社区老龄人口患病和诊治的情况和原因,可以相应地提出几点对策,包 括个人、社区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建议 1.对患病者和家庭而言,培养良好的自制能力、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是非常 必要的 老年人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观念,包括低糖、低油脂、少盐且营养均衡的饮食, 进行日常化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比如平时多到小区内散步、跳舞、练习拳法、打 球等等,少吸烟饮酒,以及有意识地将身体检査常态化,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体 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但是很多时候让老年人改变生活习惯和形成体检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需要家庭的督促和安慰。家中老人可能会为孙辈的健康而戒烟,或者家庭整 体的饮食习惯改变也能改善老人油腻的食谱。儿女及时带老人到医院体检也是有 必要的,如果老人患上慢性疾病,更需要积极面对、定期诊疗、改善疾病状态。 如果老人的情绪状态不好,儿女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保持对老人健康 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2.对社区而言,应该从基层做好宣传服务,向社区居民传递准确、有用的有 关慢性病的信息,引起社区老年人足够的重视。具体的措施如在社区宣传栏及时 更新慢性病相关的知识普及海报,定期举办慢性疾病相关的讲座,邀请当地医院 的慢性疾病医师,召集社区里的老年人来听讲,并且最好能提供一定的免费且简 明的初步诊疗,比如血压血糖检测、睡眠质量咨询等等,可以让社区老人对慢性 病有基本的认识,在预防和应对时更有方向。 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探访和健康护理是一个实行度较高的方案。 有一些社区老人的儿女长期在外工作较忙,老人患病也很难有保障,如果患上诸 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这一类的病症,独居有很大的危险性。社区如果能组织 志愿者对社区老人进行定期的探访,主动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老人讲解 病理知识,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的控制,更好地掌握社区中存在的疾病类型 和医疗现状,就能为社区老龄人口做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服务,有更大的可 能性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同时,定期探访也能为老人带来一定的安全感,纠 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以及提升对慢性病治疗的信心 良好社区环境的打造也很重要。如果社区中没有适宜老年人运动、散心的场 所,就失去了吸引老人走出家门的动力,也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维持。如果 能建设好社区服务中心,完善老年人运动设施,则更有利于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 康,更好地防治慢性疾病。对患病老人报以人文关怀,对未患病的老人坚持防范5 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社区老龄人口患病和诊治的情况和原因,可以相应地提出几点对策,包 括个人、社区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建议: 1.对患病者和家庭而言,培养良好的自制能力、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是非常 必要的。 老年人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观念,包括低糖、低油脂、少盐且营养均衡的饮食, 进行日常化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比如平时多到小区内散步、跳舞、练习拳法、打 球等等,少吸烟饮酒,以及有意识地将身体检查常态化,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体 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但是很多时候让老年人改变生活习惯和形成体检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需要家庭的督促和安慰。家中老人可能会为孙辈的健康而戒烟,或者家庭整 体的饮食习惯改变也能改善老人油腻的食谱。儿女及时带老人到医院体检也是有 必要的,如果老人患上慢性疾病,更需要积极面对、定期诊疗、改善疾病状态。 如果老人的情绪状态不好,儿女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保持对老人健康 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2.对社区而言,应该从基层做好宣传服务,向社区居民传递准确、有用的有 关慢性病的信息,引起社区老年人足够的重视。具体的措施如在社区宣传栏及时 更新慢性病相关的知识普及海报,定期举办慢性疾病相关的讲座,邀请当地医院 的慢性疾病医师,召集社区里的老年人来听讲,并且最好能提供一定的免费且简 明的初步诊疗,比如血压血糖检测、睡眠质量咨询等等,可以让社区老人对慢性 病有基本的认识,在预防和应对时更有方向。 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探访和健康护理是一个实行度较高的方案。 有一些社区老人的儿女长期在外工作较忙,老人患病也很难有保障,如果患上诸 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这一类的病症,独居有很大的危险性。社区如果能组织 志愿者对社区老人进行定期的探访,主动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老人讲解 病理知识,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的控制,更好地掌握社区中存在的疾病类型 和医疗现状,就能为社区老龄人口做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服务,有更大的可 能性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同时,定期探访也能为老人带来一定的安全感,纠 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以及提升对慢性病治疗的信心。 良好社区环境的打造也很重要。如果社区中没有适宜老年人运动、散心的场 所,就失去了吸引老人走出家门的动力,也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维持。如果 能建设好社区服务中心,完善老年人运动设施,则更有利于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 康,更好地防治慢性疾病。对患病老人报以人文关怀,对未患病的老人坚持防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