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首先,资源利用的需要。信息社会每天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信息,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由于资 源的限制,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不可能是毫无限制、自由流动的。具体地说,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要 受到版面字数和印刷量等方面的限制,广播、电视等媒介也要受到时间和节目编排等方面的限制。在 这种情况下,采用哪些信息丟弃哪些信息、从哪一个角度切λ进行传播,才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提髙 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背后的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只有经过记者、编辑的层层选择、把 关、过滤之后的信息,才有可能最终与受众见面。审查者要依据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具备新闻价 值、是否存在政治取向偏差、是否符合大众价值导向等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后,才能予以采 用。所以通过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必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信息,而其过程就是把关的过程。 其次,政治宣传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新闻机构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绝对意义 上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即便是以拥有宽松、自由文化政策著称的美国,其新闻机构也常常为美 国政府服务。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宣传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是不可忽视的。特 別是各级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属于“党管媒体”的范畴,不仅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审批才 能设立,而且在人员配备,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党委政府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此外,新闻 机构也会收到各级宣传部门的指令性要求,对所传播的信息做出相应调整,包括对某些具体新闻事件 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进行总体把握和特别要求。所以从传统媒体也是宣传工具的角度上说,党委 政府也可以视作“把关人”。 传统舆论引导通过“把关人”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渠道控制”,即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是由具 备一定资质的专业媒体机构完成的,普通民众作为信息传播的受众,只能单方面接受信息 但网络媒介不仅在实质上放宽了办媒体的资质和条件,导致近年来各种官方的、民间的、合法的 非法的网络机构层出不穷,并且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传受双方角色转变和“点”对 点”的传播模式,即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正因为网络媒介中 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生产、传播、接受信息,由此导致信息的来源从单一、可控变为复杂和不可 控,进而为网络媒介确定谁是“把关人”的责任主体带来了难度。一般情况下,网络媒介的把关人包括 党委政府、网络机构及网民三部分,但即便是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把关的实际效果也很难保障。 党委政府。主要包括各级网宣办、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等。其中,网宣办是最主要的管理部 门,主要负责对辖区内网络意识形态及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其他如新闻出版及广电部门主要是 负责版权方面及视听节目服务的把关。但无论是哪一级别、哪一部门,面对互联网无边无际的信息和 复杂的网络机构,其“把关人”的作用都具有很大局限性。比如大部分机构只能针对辖区范围內的网 络进行,而无以顾及辖区外的网络;只能针对正式注册、规模较大或者知名度较高的网站,而无以顾及 没有正式注册的“黑网站”、小型网站;只能针对部分网络机构,而无以顾及广大网民。因此,网络舆情 得以在缺少官方管制的环境中自由生长、跨域传播。 网络机构。当今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多数网站早已进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各大 网站在内容编排、页面设计上都狠下功夫,每一个网页最终呈现出来的信息,均是经过筛选、推敲之后 的结果,因此,网络机构也是网络机构“把关人”之一。但与传统媒介机构相比,为了需要迎合网民的 需求以获得很大的商业利益,经由网络机构把关后的新闻更多地表现为媚俗、猎奇和缺乏自律,各种 打着“曝光”、“猛料”、“揭秘”旗号的低俗新闻和各种冠以“死亡”、“强拆”“猥亵”名头的负面新闻层出 不穷,一次次挑战网民心理,制造敏感话题,创造了无数产生网络舆情的“应激性”事物。 普通网民。作为集传播者、受众角色于一身的普通网民来说,他们虽然也经由个人好恶、价值判 断等后再传播消息,但由于缺少专业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在对信息的把关上显得经验不足、力量 4·20163江苏社会科学适 应 分 众 化 、差 异 化 传 播 趋 势 加 快 构 建 舆 论 引 导 新 格 局 · ·2016/3 江苏社会科学 首先,资源利用的需要。信息社会每天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信息,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由于资 源的限制,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不可能是毫无限制、自由流动的。具体地说,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要 受到版面字数和印刷量等方面的限制,广播、电视等媒介也要受到时间和节目编排等方面的限制。在 这种情况下,采用哪些信息丢弃哪些信息、从哪一个角度切入进行传播,才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提高 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背后的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只有经过记者、编辑的层层选择、把 关、过滤之后的信息,才有可能最终与受众见面。审查者要依据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具备新闻价 值、是否存在政治取向偏差、是否符合大众价值导向等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后,才能予以采 用。所以通过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必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信息,而其过程就是把关的过程。 其次,政治宣传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新闻机构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绝对意义 上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即便是以拥有宽松、自由文化政策著称的美国,其新闻机构也常常为美 国政府服务。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宣传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是不可忽视的。特 别是各级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属于“党管媒体”的范畴,不仅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审批才 能设立,而且在人员配备,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党委政府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此外,新闻 机构也会收到各级宣传部门的指令性要求,对所传播的信息做出相应调整,包括对某些具体新闻事件 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进行总体把握和特别要求。所以从传统媒体也是宣传工具的角度上说,党委 政府也可以视作“把关人”。 传统舆论引导通过“把关人”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渠道控制”,即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是由具 备一定资质的专业媒体机构完成的,普通民众作为信息传播的受众,只能单方面接受信息。 但网络媒介不仅在实质上放宽了办媒体的资质和条件,导致近年来各种官方的、民间的、合法的、 非法的网络机构层出不穷,并且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传受双方角色转变和“点”对 “点”的传播模式,即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正因为网络媒介中 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生产、传播、接受信息,由此导致信息的来源从单一、可控变为复杂和不可 控,进而为网络媒介确定谁是“把关人”的责任主体带来了难度。一般情况下,网络媒介的把关人包括 党委政府、网络机构及网民三部分,但即便是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把关的实际效果也很难保障。 党委政府。主要包括各级网宣办、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等。其中,网宣办是最主要的管理部 门,主要负责对辖区内网络意识形态及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其他如新闻出版及广电部门主要是 负责版权方面及视听节目服务的把关。但无论是哪一级别、哪一部门,面对互联网无边无际的信息和 复杂的网络机构,其“把关人”的作用都具有很大局限性。比如大部分机构只能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网 络进行,而无以顾及辖区外的网络;只能针对正式注册、规模较大或者知名度较高的网站,而无以顾及 没有正式注册的“黑网站”、小型网站;只能针对部分网络机构,而无以顾及广大网民。因此,网络舆情 得以在缺少官方管制的环境中自由生长、跨域传播。 网络机构。当今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多数网站早已进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各大 网站在内容编排、页面设计上都狠下功夫,每一个网页最终呈现出来的信息,均是经过筛选、推敲之后 的结果,因此,网络机构也是网络机构“把关人”之一。但与传统媒介机构相比,为了需要迎合网民的 需求以获得很大的商业利益,经由网络机构把关后的新闻更多地表现为媚俗、猎奇和缺乏自律,各种 打着“曝光”、“猛料”、“揭秘”旗号的低俗新闻和各种冠以“死亡”、“强拆”、“猥亵”名头的负面新闻层出 不穷,一次次挑战网民心理,制造敏感话题,创造了无数产生网络舆情的“应激性”事物。 普通网民。作为集传播者、受众角色于一身的普通网民来说,他们虽然也经由个人好恶、价值判 断等后再传播消息,但由于缺少专业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在对信息的把关上显得经验不足、力量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