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4.结果: 结果:7 7 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相同 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相同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F2的表现 性状 杂交组合 F1表现的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比例 花色 (种皮颜色) 红/白 (褐色/白色) 红 (褐色) 705 224 3.15:1 种子性状 圆/皱 圆 5474 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绿 黄 6022 2001 3.01:1 豆荚形状 饱满/不饱满 饱 822 299 2.95:1 未熟豆荚色 绿/黄 绿 408 152 2.82:1 花着生位置 腋生/顶生 腋生 651 207 3.64:1 株高 高/矮 高 187 277 2.84: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4 5.5.特点: 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 性状隐藏。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 F2分离:一些植株表现出这一亲本性状,另一些植株 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Î说明隐性性状未消失。 (3). 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为3: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5 6. 6. 重复试验: 重复试验: 豌豆黄色子叶 r 绿色子叶 ↓ F1 黄色 ↓(自交) F2 黄色 绿色 粒数 134707 44692 百分率(%) 75.09 24.91 3.01 : 1 玉米非甜与甜分离 3: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6 二、分离规律的解释: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7 孟德尔提出以下假说: ①.生殖细胞中存在着与相对性状对应的遗传因子Î控制 着性状发育; 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如F1植株内存在一个控制 红花显性性状和一个控制白花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③.每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可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Î 每一配子(花粉或卵细胞)中只含其中一个; ④.遗传因子在受精过程中保持独立性Î表现为随机性。 以遗传因子解释 P 红花 r 白花 CC cc ↓ ↓ 配子G C c F1 红花 Cc F2 ↓ ⊗ 雌配子 雄配子(♂) (♀) C c C CC(红花) Cc(红花) c Cc(红花) cc(白花)3 4.4.结果: 结果:7 7 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相同 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相同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F2的表现 性状 杂交组合 F1表现的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比例 花色 (种皮颜色) 红/白 (褐色/白色) 红 (褐色) 705 224 3.15:1 种子性状 圆/皱 圆 5474 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绿 黄 6022 2001 3.01:1 豆荚形状 饱满/不饱满 饱 822 299 2.95:1 未熟豆荚色 绿/黄 绿 408 152 2.82:1 花着生位置 腋生/顶生 腋生 651 207 3.64:1 株高 高/矮 高 187 277 2.84: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4 5.5.特点: 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 性状隐藏。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 F2分离:一些植株表现出这一亲本性状,另一些植株 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Î说明隐性性状未消失。 (3). 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为3: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5 6. 6. 重复试验: 重复试验: 豌豆黄色子叶 r 绿色子叶 ↓ F1 黄色 ↓(自交) F2 黄色 绿色 粒数 134707 44692 百分率(%) 75.09 24.91 3.01 : 1 玉米非甜与甜分离 3: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6 二、分离规律的解释: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三章 17 孟德尔提出以下假说: ①.生殖细胞中存在着与相对性状对应的遗传因子Î控制 着性状发育; 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如F1植株内存在一个控制 红花显性性状和一个控制白花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③.每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可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Î 每一配子(花粉或卵细胞)中只含其中一个; ④.遗传因子在受精过程中保持独立性Î表现为随机性。 以遗传因子解释 P 红花 r 白花 CC cc ↓ ↓ 配子G C c F1 红花 Cc F2 ↓ ⊗ 雌配子 雄配子(♂) (♀) C c C CC(红花) Cc(红花) c Cc(红花) cc(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