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26.案例分析要点: 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故事(一)中打碎15只杯子的儿童的行为更坏。(3分)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学 前儿童处于前道德发展阶段和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一般到8岁以后才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 幼儿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具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到根据行为的动机进行评价的特 点。只有进人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才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 仅从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者的动机的角度去考虑。(6分)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他们对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 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具有很大的直观性。他们认为造成损害程度大的 就是更坏的行为。幼儿期以后,年龄较大的儿童会逐渐从行为的“主观动机”去判断道德是非, 因而能够认识到故事(二)中儿童的行为更坏。(6分) 五、应用题(26分) 27.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 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1073四、案例分析题(1 分) 26. 案例分析要点 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故事(一)中打碎 15 只杯子的儿童的行为更坏。 (3 分〉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学 前儿童处于前道德发展阶段和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一般到 岁以后才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 幼儿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具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到根据行为的动机进行评价的特 点。只有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才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 仅从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者的动机的角度去考虑。 (6 分)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他们对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 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具有很大的直观性。他们认为造成损害程度大的 就是更坏的行为。幼儿期以后,年龄较大的儿童会逐渐从行为的"主观动机"去判断道德是非, 因而能够认识到故事(二)中儿童的行为更坏。 (6 分) 五、应用题 (26 分} 27.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 分) ;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 (5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 分) ; 建议与延伸适当 (3 分)。 1073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