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到包括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还有螺旋体在内 的四种原核微生物。书上只有三种,但螺旋体也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一种原核微生 物。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代谢能力差、主要的生存方式是细胞内寄生。由于它们 具有致病性,类似病毒,但结构又接近于细菌,所以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 核生物 一、支原体(Mycoplasma) 最早1898年是从患胸膜肺炎的病牛体中分离出来的,当时称PP0(胸膜肺 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mia organism)。1967年,日本学者土居养二等发现 患“丛枝病”的桑树、马铃薯、矮牵牛和泡桐的韧皮部中常有相应的支原体,从 此发现了植物支原体病原。目前,一般把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0)。支 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往往成分枝的丝状体, 所以人们称它为支原体。 它是目前已知的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微生 物。 支原体特点: 支原体b0.1-0.25um(光镜下勉强可见) 缺乏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呈长短不一的丝状及分枝 状,细胞膜内外两层为蛋白质,中层为类脂和胆固醇,这是其它原核生物少有的。 “油煎蛋”状南落,小(0.1-1.0mm) 二分裂,有时也出芽繁殖 能在含血清、酵母膏或胆留醇等营养丰富的人工培养基上独立生长(体外培 养条件苛刻) 支原体对热及干燥抵抗力弱,45℃,30min即可被杀死。 对能与核糖体、细胞膜结合的表面活性剂、抗生素敏感 许多支原体能引起动物(牛、绵羊、山羊、猪、禽和人类)的病害: 类支原体则可引起桑、稻、竹和玉米等的矮缩病、黄化病(翠菊)及丛枝病 (泡桐)及组织坏死(橡胶褐皮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