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单向拉伸+等双向拉伸路径的织构如图5。预应变对最终的织构类型影响不大,主要织 构都是{111}110>和K111}面织构。 等双拉-单拉织构图(图5)也是2种织构组成,即{111}<110),和{111}面织构,但面 织构更强。 2结果分析 (1)比较单向拉伸和原始状态的极图认为,单拉变形造成的织构变化不大,有利于深冲 的取向,{111}基本保持不变,直到接近失稳,这种取向都存在。本来存在很弱的{100}<001> 取向也完全消失。根据Whitebeg和五弓等人c2,a)的研究结果,{100}取向对材料深冲性影 响较大,{100}取向的稍微下降也能改善成形性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单向拉伸对后续变形 没有不利影响。 (2)等双向拉伸后,原始状态中存在的主要织构逐渐消失,发展成为{111}面织构,说 明双拉变形可以使织构发生极大变化,其稳定织构是{111}面织构。 (3)单向拉伸-等双向拉伸变形路径,由于单拉预变形对{111}<110>织构的强度和转动 彩响不大,预变形后的织构主要是{111}<110>和{111}<uvw>。后续的等双拉变形是在没有 发生转动的{111}<110)基础上发生的。由于没有明显的前阶段对后阶段变形的不利影响,在 成形极限图上,这一路径的极限应变未下降。 (4)等双向拉伸~单向拉伸路径,二种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非常接近等双拉的织构。说 明第二阶段单向拉伸造成的织构变化很小,即单向拉伸不能使双拉预先产生的{111}面织构 再次择优取向。 一般认为,《111}面织构有利于成形,但等双拉以后{111}面织构都使后续变形困难,经 分析认为是以下原因。 经过等双拉变形的{111}面织构是与孔洞和位错的高密度相联系的,预双拉后试样所处 的状态不仅仅决定于织构,还受其他各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单向拉伸条件下稳定织构是{111}110>,等双拉条件下是{111}面织构。这两种条件 下的稳定有利织构应是有区别的。笼统地认为{111}织构对成形有利的观点是不确切的。两 种路径与两种织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文献〔4)报道,等双拉变形产生的{111}面织构使 r值下降,并接近1。本文作者认为,r值低,对深冲类型的变形是不利的。当后续变形是单 向拉伸时,应变状态接近于深冲,所以造成单向拉伸不易进行。对于等双向拉伸,”值的作 用较小,如果等双拉预变形后卸载,不改变路径再加载,从宏观上看,极限应变未受影响。 3结 论 (1)单向拉伸状态,比较稳定并有利织构的是{111}<110>,等双向拉伸则是{111}面织 构,后者是前者漫散发展而形成的。 (2)单向拉伸引起材料织构取向变化不大,而等双向拉伸则使织构取向发生很大变化。 经单向拉伸预变形的材料是在非常接近原始织构情况下进行后续双拉变形的。经等双拉预变 形的材料进行第二阶段单拉变形时,是在和原始状态完全不同的织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织 450单向拉伸 等双 向拉伸路径 的织 构如 图 。 预应 变对最终的织 构类型影响不大 , 主要织 构郑是 和 面织 构 。 等双拉 一 单拉织构图 图 也是 种织 构组成 , 即 , , 和 面织 构 , 但面 织 构更强 。 结 果 分 析 比较单 向拉伸和原始状态 的极图 认为 , 单拉 变形造成 的织 构变化不大 , 有利于深冲 的取向 , 谧 基本保持 不变 , 直到 接近失稳 , 这种取向都存在 。 本来存在很弱 的 。 取 向也完全消 失 。 根据 和 五弓等人 〔 “ ’ “ 〕 的研究结果 , 。 取 向对材料深冲性 影 响较大 , 丈 取 向的稍微下降也能 改善成形性能 。 从这个意义上看 , 单 向拉伸对后续 变 形 没 有不利影 响 。 等双 向拉伸后 , 原始状态 中存在的主要织构逐渐消失 , 发展成 为 面 织 构 , 说 明双拉变形可以使织构发生极大变化 , 其稳定织构是 面织构 。 单 向拉伸 一 等双 向拉伸 变形路径 , 由于单拉预变形对 织 构的强 度和 转 动 影响不大 , 预变形 后的织 构主要是 和 《 , 。 后 续 的等双拉 变形是在没有 发生转动的 》 基础上发生 的 。 由于没有明显的前阶段对后阶段变形 的不利影响 , 在 成形极限 图上 , 这一路径的极限应 变未下降 。 等双向拉伸 一 单向拉伸路径 , 二种 变形综合 作用 的结果非常接近等双拉 的 织 构 。 说 明第二阶段单向拉伸造成 的织构变化很小 , 即单 向拉伸不能使双拉预 先产生 的 面 织 构 再次 择优取向 。 一般认为 , 面织 构有利于成形 , 但等双拉以后 面织构都使后续变形 困难 , 经 分析认为是以下原因 。 经过等双拉变形 的 面织构是与孔洞和位错 的高密度相联 系的 , 预双拉后试 样 所 处 的状态不仅仅决定于织 构 , 还受 其他各因 素的综合影响 。 在单向拉伸条 件下稳定织构是 、 等双拉条件下是 面织构 。 这两种 条 件 下 的稳定有利织构应是有区别 的 。 笼统地认为 织 构对成形有利 的观点是 不确 切 的 。 两 种路 径与两种织构 的关 系尚需进一步研 究 。 文献〔 〕报道 , 等双拉变形产生 的 面织构使 , 值下降 , 井接近 。 本文作者认 为 , 值低 , 对深冲类型 的变形是不利 的 。 当后续变形是单 向拉伸时 , 应 变状态接近于深冲 , 所以造成单 向拉伸不易进行 。 对于等双 向拉伸 , 值的 作 用较 小 , 如果等双拉预 变形后卸载 , 不改 变路径再加载 , 从宏观上看 , 极限应 变未受影响 。 结 论 单向拉伸状态 , 比较稳定并有利织构 的是 小 , 等双 向拉伸则 是 面 织 构 , 后者是前者 漫散发展而形成的 。 单向拉伸引起材料织构取 向变 化不 大 , 而等双 向泣伸则使织 构取向发生 很大 变化 。 经单 向拉伸预变形 的材料是在非常接近原始织 构情况下进行后续双拉变形 的 。 经等双拉预变 形 的材料 进行第二 阶段单拉变形时 , 是在和原始状态完全 不 同 的织 构基础上 进行的 。 这种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