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黄明吉等:SLM-316L细丝脂润滑摩擦磨损性能 839. 擦副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使得细丝表 制为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其原因是当摩擦副承 面发生塑性变形,表面的孔隙结构变小,摩擦副 受的载荷较大时,上下细丝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 之间润滑膜厚度逐渐减小,使得润滑膜产生的阻 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使润滑膜黏度减小,形成稳定 力降低-1分析图4(b)可以看出,试件表面有 的润滑膜,从而使得润滑脂产生的摩擦阻力大幅 较浅的犁沟和少量的磨屑,氧元素的原子分数高 减小,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同时由于摩擦生热 于未摩擦SLM-316L细丝,其磨损机制为磨粒磨 会加剧摩擦表面氧化,生成一层氧化膜,同样能 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图4(c)为载荷15N的扫 够起到薄膜润滑的作用,但会使得试件表面软化 描电镜图和能谱数据,试件表面有轻微的磨痕和 而加快磨损o1 大量的点蚀痕迹,摩擦系数的波动可能是磨粒与 2.2摩擦速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摩擦层局部断裂相互作用的结果,氧元素的原子 图5是载荷为10N条件下细丝的摩擦系数和 分数明显高于未摩擦SLM-316L细丝,其磨损机 磨损深度与摩擦速度的关系 0.55 24 (a) -Velocity 120 mm'min 22 (b) 0.50 -Velocity 180 mm.min- 0g5 Velocity 240 mm:min" Velocity 300 mm'min- 16 1 0.35 12 10 0.30 Velocity 120 mm'min- -Velocity 180 mm'min- 0.20 Velocity 240 mm'min- 2 -+Velocity 300 mm'min- 0.15 0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 Time/min Time/min 图5不同速度下的摩擦参数图.(a)摩擦系数:(b)磨损深度 Fig.5 Friction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velocities:(a)friction coefficient;(b)wear depth 由图5(a)可以看出,不同摩擦速度下摩擦系 约为0.1316.其磨损率远远超过其它3种速度.当 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均是先快速增大到最大值, 摩擦速度为240和300 mm'min时,细丝磨损率最 然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稳定的摩擦系数.在试验 小并且基本相同,较最大磨损率下降超过56%,但摩 开始0~20min内,摩擦系数曲线震荡剧烈.随着 擦速度为240mm'min时摩擦系数比300 mm'min 试验时间增加,摩擦系数曲线逐渐趋于稳定,在稳 时提高了33%,仅比180 mm'min时的最大摩擦 定值附近上下波动.磨损深度曲线在0~5min内 系数降低9%.因此,SLM-316L细丝在摩擦速度 均急剧增加,随着试验时间增加,磨损深度增长逐 渐变缓,试验进行30min后磨损深度基本呈现线 0.50 0.16 性增长趋势,磨损率基本趋于稳定(图5(b).摩擦 0.45 Frictional coefficient ☒Wear rate 0.14 速度对摩擦系数、磨损深度和磨损率的影响没有 0.40 0.35 0.12 明显规律,图6为摩擦系数的稳定值和不同摩擦 0.10 速度对应的磨损率柱状图.可以看出,摩擦系数和 0.08 磨损率均随速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摩 0.06 擦速度为120和180 mm'min时,摩擦系数曲线随 0.04 时间振荡幅度较大,这是因为此时摩擦速度太低 0.10 0.05 0.02 无法形成流体动力膜提供额外的流体动力升力, 0 60 导致承载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摩擦阻 120 180 240 300 360 Velocity/(mm-min) 力,因此较低摩擦速度下摩擦系数处于较高水 图6不同速度下摩擦系数稳定值和磨损率柱状图 平.当摩擦速度为l80 mm'min时摩擦系数和磨 Fig.6 Histogram of the stable value of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 损率均最大,摩擦系数最大约为0.39,磨损率最大 rate at different velocities擦副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使得细丝表 面发生塑性变形,表面的孔隙结构变小,摩擦副 之间润滑膜厚度逐渐减小,使得润滑膜产生的阻 力降低[18−19] . 分析图 4(b)可以看出,试件表面有 较浅的犁沟和少量的磨屑,氧元素的原子分数高 于未摩擦 SLM-316L 细丝,其磨损机制为磨粒磨 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 图 4(c)为载荷 15 N 的扫 描电镜图和能谱数据,试件表面有轻微的磨痕和 大量的点蚀痕迹,摩擦系数的波动可能是磨粒与 摩擦层局部断裂相互作用的结果,氧元素的原子 分数明显高于未摩擦 SLM-316L 细丝,其磨损机 制为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其原因是当摩擦副承 受的载荷较大时,上下细丝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 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使润滑膜黏度减小,形成稳定 的润滑膜,从而使得润滑脂产生的摩擦阻力大幅 减小,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 同时由于摩擦生热 会加剧摩擦表面氧化,生成一层氧化膜,同样能 够起到薄膜润滑的作用,但会使得试件表面软化 而加快磨损[20] . 2.2    摩擦速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图 5 是载荷为 10 N 条件下细丝的摩擦系数和 磨损深度与摩擦速度的关系.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Frictional coefficient Time/min Velocity 120 mm·min−1 Velocity 180 mm·min−1 Velocity 240 mm·min−1 Velocity 300 mm·min−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a) (b) Wear depth/μm Time/min Velocity 120 mm·min−1 Velocity 180 mm·min−1 Velocity 240 mm·min−1 Velocity 300 mm·min−1 图 5    不同速度下的摩擦参数图. (a)摩擦系数;(b)磨损深度 Fig.5    Friction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velocities: (a) friction coefficient; (b) wear depth 由图 5(a)可以看出,不同摩擦速度下摩擦系 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均是先快速增大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稳定的摩擦系数. 在试验 开始 0~20 min 内,摩擦系数曲线震荡剧烈,随着 试验时间增加,摩擦系数曲线逐渐趋于稳定,在稳 定值附近上下波动. 磨损深度曲线在 0~5 min 内 均急剧增加,随着试验时间增加,磨损深度增长逐 渐变缓. 试验进行 30 min 后磨损深度基本呈现线 性增长趋势,磨损率基本趋于稳定(图 5(b)). 摩擦 速度对摩擦系数、磨损深度和磨损率的影响没有 明显规律,图 6 为摩擦系数的稳定值和不同摩擦 速度对应的磨损率柱状图,可以看出,摩擦系数和 磨损率均随速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当摩 擦速度为 120 和 180 mm·min−1 时,摩擦系数曲线随 时间振荡幅度较大,这是因为此时摩擦速度太低 无法形成流体动力膜提供额外的流体动力升力, 导致承载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摩擦阻 力[21] ,因此较低摩擦速度下摩擦系数处于较高水 平. 当摩擦速度为 180 mm·min−1 时摩擦系数和磨 损率均最大,摩擦系数最大约为 0.39,磨损率最大 约为 0.1316,其磨损率远远超过其它 3 种速度. 当 摩擦速度为 240 和 300 mm·min−1 时,细丝磨损率最 小并且基本相同,较最大磨损率下降超过 56%,但摩 擦速度为 240 mm·min−1 时摩擦系数比 300 mm·min−1 时提高了 33%,仅比 180 mm·min−1 时的最大摩擦 系数降低 9%. 因此,SLM-316L 细丝在摩擦速度 60 120 180 240 300 360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Frictional coefficient Velocity/(mm·min−1) Frictional coefficient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Wear rate Wear rate 图 6    不同速度下摩擦系数稳定值和磨损率柱状图 Fig.6    Histogram of the stable value of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at different velocities 黄明吉等: SLM-316L 细丝脂润滑摩擦磨损性能 · 839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