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68 工程科学学报,第42卷,第6期 3.1.2混凝土 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合后制成混凝土制品, 铁合金渣用于混凝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 证明了该混凝土制品是有效的,技术上可接受和 方面:混凝土掺合料和混凝土骨料.其中用于混凝 环保的建筑材料.该混凝土制品的坍落度值随着 土掺合料的铁合金渣一般具有潜在活性高的特 铬铁渣的掺量和溶剂/粘结剂的比值的增大而增 点,可以促进混凝土制品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活性 大.当掺渣质量分数为30%,溶剂/粘结剂的比例为 低、玻璃体含量低的铁合金渣由于外观呈现坚硬 0.6时,制品的28d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49MPa 的块状,坚硬密实,硬度大,因此可以破碎成不同 混凝土的抗劈裂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着铬铁渣的增 粒级的颗粒代替天然砂石作为混凝土的骨料 加而增加,当超过30%后,出现相反的趋势 (1)混凝土掺合料 Saha与Sarker0将低钙镍铁渣代替部分天然 随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矿物掺 河砂,以及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混合后制备了混 合料的作用愈发明显,在混凝土内部碱性的环境 凝土制品.当镍铁渣的摻入质量分数为50%时,整 下,有活性的矿物掺合料在其中可以和水泥水化 个混凝土制品表现出最优的粒级配比:此时混凝 反应后生成的Ca(OH)2反应,生成C-S-H具有胶 土的抗压强度为66MPa(无粉煤灰掺量)和51MPa 凝性的水化产物,从而减少了Ca(OH2的含量,使 (30%粉煤灰掺量).毒性浸出实验得知重金属的 水化产物颗粒变得更细小,从而提高界面反应过 浸出值远远小于阀值,符合环境兼容准则.同时作 渡区域的密实程度,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未参 者发现将镍铁渣作为细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由于该 与反应的矿物参合料则聚集在骨料和浆料之间, 镍铁渣玻璃相含量较多,碱硅反应强烈造成混凝 改善了这个最薄弱区域的结构,使得强度和密实 土的膨胀现象.将质量分数30%F级粉煤灰作为辅 度同时得到提高.另外矿物参合料的加入可以改 助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膨胀 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用水量,最终提高混凝土 率,使得21d的膨胀率要小于国家标准值的0.3% 制品的抗渗透性和耐久性.目前最常见的矿物掺 Shareef等B将石英石和硅锰渣作为粗骨料, 合料有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铁合金渣作为混 结合水泥和天然砂石制备了混凝土材料,并研究 凝土掺合料还在不断研究之中 其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相对于硅锰渣基混凝 Navarro等利用NaOH和水玻璃碱化的粒 土,石英石基混凝土的吸水量更大,但是其28d抗 状硅锰渣作为粘结剂,研究了硅砂、石灰石砂和从 压强度更大:石英石和硅锰渣基混凝土的28d抗 再生混凝土中获得的再生砂3种不同骨料对混凝 压强度分别为33和27MPa;石英石作为粗骨料制 土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当使用硅砂作 得混凝土的性能更优异 为骨料,水玻璃为激活剂,骨料/何矿渣比为21时, 目前,硅锰渣和镍铁渣由于水化作用更明显, 可获得最高的机械性能,其抗压强度达到54MPa 因此主要用在混凝土掺合料方面:铬铁渣由于结 相比于再生混凝土骨料,硅砂和石灰石砂骨料引 构更加密实,用作混凝土粗骨料使得混凝土制品 起的收缩率更低 的强度更大;电炉镍铁渣也可以替代部分河砂,作 Qi等27利用质量比为2:1的镍铁渣和高炉 为细骨料使用.其他部分国内外学者对铁合金渣 渣粉末作为部分复合摻合料,制备了C30和C35 用于混凝土的研究如表3所示 级混凝土,研究了掺量及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该混 3.2铁合金渣在新型材料的应用 凝土具有与传统混凝土相同的力学性能.应力-应 3.2.1地质聚合物 变曲线特征主要与该混凝土强度有关,而与复合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分子聚合物 掺合料的含量无关 结构的无机胶凝材料.高碱性溶液促进硅铝酸盐 Acharya与PatroP8I研究评估了铬铁渣和石灰在 的解体从而生成无定形胶凝产物,其原理如图3 混凝土生产中替代部分水泥的可能性.随着铬铁 所示.由地质聚合物做成的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 渣和石灰的加入,骨料和水泥浆之间的粘合力增 胶凝性,还具备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键合结构,表现 强,间隙宽度小,导致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对酸及硫 出制品强度好,耐久性好,耐高温以及酸碱腐蚀性 酸盐的抗腐蚀性增强.当混凝土含有质量分数40% 能好,而且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地 的铬铁渣和7%的石灰时.其性能达到最优值 质聚合物所具有的优越性能,使其在很多领域得 (2)混凝土骨料 到广泛应用.其中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水泥混凝土 Jena与Panigrahi29将高碳铬铁渣作为粗骨料, 材料B,土壤稳定剂B-3,废水重金属去除剂390,3.1.2    混凝土 铁合金渣用于混凝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混凝土掺合料和混凝土骨料. 其中用于混凝 土掺合料的铁合金渣一般具有潜在活性高的特 点,可以促进混凝土制品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活性 低、玻璃体含量低的铁合金渣由于外观呈现坚硬 的块状,坚硬密实,硬度大,因此可以破碎成不同 粒级的颗粒代替天然砂石作为混凝土的骨料. (1)混凝土掺合料. 随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矿物掺 合料的作用愈发明显,在混凝土内部碱性的环境 下,有活性的矿物掺合料在其中可以和水泥水化 反应后生成的 Ca(OH)2 反应,生成 C‒S‒H 具有胶 凝性的水化产物,从而减少了 Ca(OH)2 的含量,使 水化产物颗粒变得更细小,从而提高界面反应过 渡区域的密实程度,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未参 与反应的矿物掺合料则聚集在骨料和浆料之间, 改善了这个最薄弱区域的结构,使得强度和密实 度同时得到提高. 另外矿物掺合料的加入可以改 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用水量,最终提高混凝土 制品的抗渗透性和耐久性. 目前最常见的矿物掺 合料有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 铁合金渣作为混 凝土掺合料还在不断研究之中. Navarro 等[26] 利用 NaOH 和水玻璃碱化的粒 状硅锰渣作为粘结剂,研究了硅砂、石灰石砂和从 再生混凝土中获得的再生砂 3 种不同骨料对混凝 土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当使用硅砂作 为骨料,水玻璃为激活剂,骨料/矿渣比为 2/1 时 , 可获得最高的机械性能,其抗压强度达到 54 MPa. 相比于再生混凝土骨料,硅砂和石灰石砂骨料引 起的收缩率更低. Qi 等[27] 利用质量比为 2∶1 的镍铁渣和高炉 渣粉末作为部分复合掺合料,制备了 C30 和 C35 级混凝土,研究了掺量及其性能之间的关系. 该混 凝土具有与传统混凝土相同的力学性能. 应力‒应 变曲线特征主要与该混凝土强度有关,而与复合 掺合料的含量无关. Acharya 与 Patro[28] 研究评估了铬铁渣和石灰在 混凝土生产中替代部分水泥的可能性. 随着铬铁 渣和石灰的加入,骨料和水泥浆之间的粘合力增 强,间隙宽度小,导致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对酸及硫 酸盐的抗腐蚀性增强. 当混凝土含有质量分数 40% 的铬铁渣和 7% 的石灰时,其性能达到最优值. (2)混凝土骨料. Jena 与 Panigrahi[29] 将高碳铬铁渣作为粗骨料, 与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合后制成混凝土制品, 证明了该混凝土制品是有效的,技术上可接受和 环保的建筑材料. 该混凝土制品的坍落度值随着 铬铁渣的掺量和溶剂/粘结剂的比值的增大而增 大. 当掺渣质量分数为 30%,溶剂/粘结剂的比例为 0.6 时,制品的 28 d 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 49 MPa. 混凝土的抗劈裂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着铬铁渣的增 加而增加,当超过 30% 后,出现相反的趋势. Saha 与 Sarker[30] 将低钙镍铁渣代替部分天然 河砂,以及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混合后制备了混 凝土制品. 当镍铁渣的掺入质量分数为 50% 时,整 个混凝土制品表现出最优的粒级配比;此时混凝 土的抗压强度为 66 MPa(无粉煤灰掺量)和 51 MPa (30% 粉煤灰掺量). 毒性浸出实验得知重金属的 浸出值远远小于阀值,符合环境兼容准则. 同时作 者发现将镍铁渣作为细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由于该 镍铁渣玻璃相含量较多,碱硅反应强烈造成混凝 土的膨胀现象. 将质量分数 30% F 级粉煤灰作为辅 助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膨胀 率,使得 21 d 的膨胀率要小于国家标准值的 0.3%. Shareef 等[31] 将石英石和硅锰渣作为粗骨料, 结合水泥和天然砂石制备了混凝土材料,并研究 其物理力学性能. 研究发现,相对于硅锰渣基混凝 土,石英石基混凝土的吸水量更大,但是其 28 d 抗 压强度更大;石英石和硅锰渣基混凝土的 28 d 抗 压强度分别为 33 和 27 MPa;石英石作为粗骨料制 得混凝土的性能更优异. 目前,硅锰渣和镍铁渣由于水化作用更明显, 因此主要用在混凝土掺合料方面;铬铁渣由于结 构更加密实,用作混凝土粗骨料使得混凝土制品 的强度更大;电炉镍铁渣也可以替代部分河砂,作 为细骨料使用. 其他部分国内外学者对铁合金渣 用于混凝土的研究如表 3 所示. 3.2    铁合金渣在新型材料的应用 3.2.1    地质聚合物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分子聚合物 结构的无机胶凝材料. 高碱性溶液促进硅铝酸盐 的解体从而生成无定形胶凝产物,其原理如图 3 所示. 由地质聚合物做成的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 胶凝性,还具备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键合结构,表现 出制品强度好,耐久性好,耐高温以及酸碱腐蚀性 能好,而且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 地 质聚合物所具有的优越性能,使其在很多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 其中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水泥混凝土 材料[36] ,土壤稳定剂[37−38] ,废水重金属去除剂[39−40] , · 668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2 卷,第 6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