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说明其在表现人物遭遇、凸现文章主旨等方面的 作用。(3分) 阅读下列选文,做13~16题。(8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 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蝉的世界。偶 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 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 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 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怡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 知树躯有多少围、祷身有多少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 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 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 处亦沾衣”吗? 13.仔细品读文章,根据下列句子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2分) 偶一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 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14.作者抓住了潭水清澈、林区 曲径幽路、森林 的特征来 写景,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分) 15.请仿照例句,再造一个句子:(2分) 例句: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12.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说明其在表现人物遭遇、凸现文章主旨等方面的 作用。(3 分) 答: 阅读下列选文,做 13~16 题。(8 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 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蝉的世界。偶一 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 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 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 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 知树躯有多少围、祷身有多少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 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 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 处亦沾衣”吗? 13.仔细品读文章,根据下列句子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2 分) 偶一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 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答: 14.作者抓住了潭水清澈、林区_____________、曲径幽路、森林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 写景,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 分) 15.请仿照例句,再造一个句子:(2 分) 例句: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